如果民办大学倒闭,学生该何去何从?
民办大学不会倒闭了,如果股东不行,那可以转让给别的股东经营,如果都没有,还有政府也可以。反正怎么样也不会倒闭,最多就是跟某所大学合并。比如现在很多大学都想扩大校区,就是没有合适的土地。
大学倒闭确实是存在的,但结果却不相同。独立学院倒闭只是开始停止招生,在校学生由母体大学接管,直至顺利毕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北海学院等;民办大学倒闭多会被企业并购、控股,变成职业培训机构,比如上海经贸学院、华中女子大学,有些实力很弱的民办大学,比如不在高考招生手册里的不正规学校,在倒闭时会丢下烂摊子,让学生自己承担后果。
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培训机构的疫情期间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成本的控制和营收的归零。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房租,人员的成本,可控性差异就可能是最后能否存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线上培训企业,反而是个利好的结果。熬过疫情,就变成了传统线下培训机构的最重要的问题。房房东如果是国有资产主导的,那么恭喜你,可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私人房东,国外房东,就没那么雄厚的实力来支助企业了。员工的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开支,尤其是全职教师的成本。这个时候,裁不裁员,不仅仅是现金流的问题,也是企业凝聚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够老板好好想想的。因为,疫情总是要过去的,培训的刚需总是存在的,疫情过去了,刚需还在,你还在不在?你不在了,就是给别的培训伙伴腾地方了加鸡腿了。
当然,有些培训机构,也在利用疫情期间学生家长扎堆在家的情况,结合自身机构师资资源,来进行线上讲座、授课的自救行为,也有结果不错的。所以,疫情对于培训机构,表面上看是忧患面占主导,但是也是一个机会,谁把握住了,谁就占到了风口。
延迟开学,对教育机构影响还是挺大的,不过积极的影响更多,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
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跟教育机构打交道,梦看到很多优质的机构,但大多数还是相对劣质一些的机构。
虽然很多大机构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管理混乱,专业性极差。
这次疫情,有很多机构倒闭,很正常,不注重现金流,不会管理的机构都会没钱支撑,倒闭也是很好的归宿。
留下来的机构不能说绝对优秀,但倒闭的一定是不行的。
另外,线上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育领域的门槛,也会提升一些教学质量,这都是好事。
至于说机构的老师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同样是优胜劣汰。
好的老师不愁没有课上,但那些劣质的“老师”还是尽早退出教育行业比较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机构的老师自身学历就差,还不努力学习,课上不好,留不住孩子,课后反馈懒得做,留不住家长,公司要求转发个招生链接都懒得发,这种老师不退出有什么用?而且我觉得这样的老师数量并不少。
这场疫情虽然导致很多机构倒闭,但也给市场带来了新活力,虽然很多人吐槽线上教育,那是因为线上教育发展时间还短,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随着智能教育的提出,以及“新基建”的推出,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今后学校实施双师课堂都有可能。
原来以老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或许会变成以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把优秀的教育技术、内容、理念通通实现,教育资源实现平衡,我觉得这未必不是趋势。
总结下来,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伤害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积极影响,社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力量,不可能消失,疫情只是加快了优胜劣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机构的老师们同样如此,教育不能是为了挣钱而教育,宁缺毋滥,市场化教育更该如此,在教育还没没有技术化前,老师始终是核心,优秀师资更是核心资源。
个人的一些简单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就是做培训机构的,坐标北京,目前还不让开业。周围的饭店已经营业了,学校开学日期还没确定的时候,不准许培训机构开业,要求机构可以复工,但不可以营业!
目前我有几家店,员工现在还在家隔离,工资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发放。
疫情开始的2月份,算了下成本,公司可能要扛不住,我特别不好意思的跟员工商量降薪的事情。
很欣慰的是,大家的答复都是同意,特别理解公司的困难,愿意和公司共进退。
同时我们也没有闲着,每天开电话会议商量对策,最后一致同意开网课。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过课、改课,最终在学校还没上线“停课不停学”的时候,我已经将线上课开展起来了!
后期“停课不停学”的教委课程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家长怕孩子眼睛受不了,我们的课也只能慢慢减少次数。
其实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闲时间,重新审视市场和产品服务。
首先我们先说说疫情对机构的影响
1)每日的各种成本照样支出
国家倡导房东减免房租,减轻商户的压力,部分房东已经减免一个月的房租,但是疫情过去俩个月,第二个月就得交钱,这个成本是跑不了的。
每月的员工最低工资和社保等还是要缴纳,即使什么也不做还是要支出这些成本!
2)行业内,大佬推出线上课免费或者白菜价,中小机构很难受
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行业内的大机构趁疫情期间推出免费的线上课,这让中小机构没法定价,除非跟风免费或白菜价!大机构有融资和大量资金去做这个事情,中小机构就得赔本赚吆喝!
3)受公办学校线上课程影响,培训机构线上课报名减少
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的预测,全国可能约有60%的中小培训机构会倒闭,但这仅是比正常年份高一点的数据,正常年份,培训机构每年的倒闭率也达3成。疫情只是将这现象放大了。
这次疫情对于培训机构的影响,根据我个人观察和判断,5月份可能会恢复正常,但至少要到10月份以后才能完全恢复。这要对于培训机构的影响可能就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
对于在培训机构上课的兼职、全职老师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培训机构倒闭了,那失业是肯定的。
既然培训机构不倒闭,开源节流也是培训机构当前要做的事情,我们知道培训机构老师的工资主要靠课时费和奖金同、,既然开课不正常,工资肯定会减少很多。
作为一个培训机构的老师当务之急:
一是要明确教育这个行业是不可能消失的,既然暂时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如果自己喜欢这个职业,就应该坚持。
二是要重新审视自己,利用这个空档期努力提高自己,也可以多学一门技能,多层次发展,以应对这次困难和以后的困难。
三是现在可以在一些大的在线教育平台上做兼职,既可以有一定收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也可以锻炼自己线上教育的能力。我本人就在辅导君上兼职数学老师,第天能安排2节课,一天也有140元左右的收入。
四是可以向着多媒体的方向做一些尝试,为自己人格品牌做一些努力。
总之,路总是有的,要靠自己去创造。
现在看来,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子的确不好过,毕竟原本校外培训机构就让人吐槽,突然来这么一下子,开不了了,吐槽声音更大不说,连钱都没得赚了。
在这里先吐槽一下,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到邻居家孩子报的一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非常有意思。
有意思到什么地步呢?培训班的老师说从1~1000当中,所有非3和3的倍数的数相加的和等于多少?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无非就是拿着计算器算呗,然后那个老师说:不,你们不需要计算器,我来告诉你们最简单的方法。
就这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在他讲了半个小时的培训班广告之后,终于开始讲起他那个看起来很聪明的办法了。
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从1~1000的所有数的和求出来,然后把所有3和3的倍数的和求出来,再之后就是做一个减法运算,就可以求出最终结果来了。
当时脑子都蒙圈了,我要是知道这两个数的最终结果,然后再做一个减法运算,我上你这个培训班里来干啥?没有想到的是还有很多家长在一旁带头鼓掌说:老师这个方法真好,真巧妙,真聪明。
其实就目前来看培训机构无非就是分成三类:小型的培训机构,中型的培训机构和大型的培训机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三五个人的小作坊,那这就是小型的培训机构,而动辄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的师资队伍,这就属于大型的培训机构。
这些都能够扛过去,毕竟小型的培训机构大不了就地解散,到什么时候可以培训了,然后再重新组织就好了。
而大型的培训机构因为有长久的人脉资源加以扶持,哪怕再多上几个月,人家也能扛过去,资金链不怕。
可是怕就怕这个企业当中有几十个人,这样的一个中型培训机构,短期之内很难扛过这道坎。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如果一直进行培训班培养,一天24小时当中恨不得拿出23个小时给孩子报培训班,这样的一种成长方式是极不可取的。
现阶段好像没有什么比孩子快乐成长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了。
一场疫情,让有些人失了业,也让有些人找到了更好的机会。
我同事的妹妹就是培训机构的老师,一方面在培训机构上课,一方面也有些资源,给高中的学生补课。
疫情影响,培训机构是没法去上班了,他们学校就转型开始上网课。
以前她每天就像明星赶通告一样,日程表排得满满,9点去学校上课,下午一点去学生家补课,晚上还要给小班讲课。现在,她只需要一台电脑,无需奔波赶场,坐着就把一天的课上完了。而且由于不用再考虑路上的时间,她每天可以上的课更多。
我同事跟我说,她妹妹最近这半个月上课赚的钱,已经赶上以前一个月赚的钱了。
这也得益于她平时就注重教学质量,教过的学生家长也会帮她业务宣传,做出了个人的好口碑,自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她补课。
目前疫情已经好转,一些地区的学校也开始制定复学的计划,相信校外培训机构复课的日子也不会太久,还需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与此同时,培训机构也好,老师也好,应该也要做好转型的准备。只有一种经营模式是不够的,抗风险的能力也是不足的,一定要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第二曲线”,分散风险。
疫情期间,听说很多网课卖得都不错。尤其是一些办公技能的网课,比如说PPT实用技巧、Excel实用技巧等,因为白领平时上班没时间,刚好可以利用在家办公的这段时间充充电。
线上课程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想学习的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受欢迎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培训机构的老师跟学校里的老师不同,毕竟不是铁饭碗,机构经营得好,生源多,自己的课越受欢迎,自己的地位才会更稳固。
这样的话,学生和家长就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客户一样来经营。老师的名声,基本上都是学生和家长捧出来的,只有学生和家长认可,才是真正的被认可。
他们也相当于老师的人脉关系,可以为老师引荐来更多的学生。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最好的可能,也要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朝着最好的可能去努力,提防最坏的可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