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发现一颗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将在三年后撞击地球,以人类目前科技能避免灾难吗?
6500万年前,正是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同时更有3/4以上的地球物种也因此灭绝!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任何防范,同样大小的小行星如今再撞击地球,即使人类不会灭绝,也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那么如今人类科技能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事实上科学家一直在观测地外小行星的轨迹动向(目前主要是美国科学家在做),任何有异常活动的小行星都会引起科学家们高度重视!
如果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我们还如何防范?
第一,用核弹炸毁小行星,不过这种办法难度极大,同时外太空几乎真空状态,这让核弹的威力下降很多,以为核弹的威力主要通过巨大的冲击波传递,需要空气作为介质!
如果有可能,直接登陆小行星把核弹安装在小行星内部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过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很不稳定,引力非常微弱,登陆小行星需要准确地计算!
还有一种方式或许是最可行的,那就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即使非常微弱的改变,经过时间的积累效果也会非常明显!
因为如今科学家观测的小行星外在距离地球很远的地方都会引起注意,常常在距离地球百万公里时就会引起关注。百万公里感觉上很远,其实已经距离地球很近了,月球距离地球不过38万公里!
理论上,可以通过超强激光照射小行星让其“燃烧”(当然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燃烧),利用反作用力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远离撞击地球的方向!
宇宙,是一个由众多星球组成的生态体系,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个体。在这个生态体系中,地球是一个稳定,慢速运动的个体,行星,则属于活动力较强,比较活跃的个体,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四处乱跑的个体,但是,所谓的四处乱跑,也不是完全没有章法,没有顾忌的疯子一样的跑,所以,撞到地球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也许理论概率会有撞上的可能,但实际发生概率应当是零,所以,你的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除非,地球发生了非常大的质变或行星发生了非常大的质变。
这么大的行星做变轨很难,但利用较临近的其他行星,直径在1000米以下的小行星进行变轨容易的多,只要计算好轨道,发射一枚大功率火箭去撞一下这个小行星,小行星再去撞一下大行星,使其离开冲向地球的轨道就行了。简单。
目前能想到的分为三种情况,主要是看这颗小行星的质量密度怎么样。第一种情况,小行星密度比较高,质量比较坚硬,那么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基本无解。第二种情况,这颗小行星密度不够高,这时如果地球所有国家联合或许有破解的可能性,但是破解不了时就会产生反向作用,可能会更加扩大灾难的严重性。第三种情况就是在进入大气层之前改变其轨道。
首先第一种情况,10公里小行星质量比较坚硬,人类导弹核武器等技术水平无法将其击碎,这颗陨石进入大气层后持续保持每秒钟30公里的速度坠落地球,不要妄想进入大气层时我们能发射更多导弹或者核武器能将这颗小行星击散,目前人类还没有那么高超的技术,目前最快的导弹顶多7.9公里每秒,另外10公里的小行星仅从数字上或许感受不出有多大,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也就是9公里,10公里小行星直径大于喜马拉雅山。
第二种情况,坠入大气层前被核武器攻击四分五裂,如果能在四分五裂的时机再以导弹技术再次击毁,使小行星再次缩小,或许进入大气层时能够燃烧完毕,最不济也能缩小一点。但是在四分五裂后,不能抓住时机再次击毁,那么更多的陨石坠落地球,形成的灾难比一颗还要大。
第三种情况,进入大气层之前改变其轨道,如果能改变轨道那么前两种情况就不会发生,这也是科学家门普遍认同的技术。但是改变行星轨道的技术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单以现有导弹飞行的速度,如果在小行星距离地球尚远的时候发射,计算目标距离是个困难,如果已经离地球比较近了,留给地球三年的准备时间估计也够呛。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一般的小行是有两类,一类是轨道循环运行模式行星,对地球零风险。如果行星在宇宙太空中要看它的飞行轨迹方程,如果行是在太空中飞行中直冲横撞,飞行轨道没规律,那种行星是叫流星,流星的寿命不长,在太宇宙太空中经过长期的飞行和摩擦,就会消损或爆炸,一般在大的流星经过地球磁场力或氧气层是会很快起电爆炸。
如果一颗小行星5年后撞击地球,用导弹可以拦截或摧毁它吗?
理论上绝对可行,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很多年以前的一部老电影《彗星撞地球》就为人类揭示了这一未来很可能会发生的灾难的处置方案。
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轨迹绝对比彗星更加好应对,虽然尽管如此这对于人类目前的科技来说还是非常的难,或者说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天方夜谭,但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科技尤其是宇航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灾难人类或许真的可以避免。
五年才到地球这给了整个人类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研制大推力火箭,火箭头部装足够当量的核弹,按照行星飞行轨迹进行发射,当然火箭在绕行地球数周后按照离心力的原理脱离远地轨道,摆脱地球引力由最后数级火箭🚀发动机在“甩”出地球轨道的高速下持续加力。
变轨技术可以调整火箭最后几级的方向来应对行星的方向,最终在远离地球的宇宙完美相撞,行星被核弹炸碎即使进入地球也成了流星雨或者被炸的偏离原轨道而飘向未知的太空,人类彻底胜利✌!!!!!!
近地小行星的轨道距离地球近,存在与地球碰撞的可能。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
上午9时15分(世界时3时15分)发生了一次陨石雨事件。陨石进入大气层留下大约10公里长的轨
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该次事件中有1500人受伤,1000多房屋受损。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大爆炸,毁灭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森林。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次小行星碰撞地球事件。中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1976年3月8日15时1分50秒左右,一颗陨石在吉林市上空发生了一次主爆裂,碎片散布在吉林市、永吉县及蛟河市近郊附近方圆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是当时世界上目击到的最大石陨石雨。当时共收集到陨石标本138块,碎块3000余块,总重2616kg。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1号”陨石重达1770 kg,冲击地面造成蘑菇云状烟尘,并且击穿冻土层,形成一个6.5m深,直径2m的坑,这也是当时世界最重的石陨石。2014年11月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也发生了小规模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吉林陨石雨对人们造成的损失不大,而车里雅宾斯克造成了很多人员受伤和房屋受损。如果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后果难以设想。科学家们分析历史上造成恐龙灭绝等灾难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小行星与地球碰撞。
目前,地面人防工程和躲避等被动方式是防御小规模碰撞事件最有效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主动防御小行星碰撞地球。
目前主动防御小行星主要有3种方式:用长期作用力来改变小行星轨道;利用动能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核爆炸。
用长期作用力来缓慢改变小行星轨道有很多手段,包括太空拖船、引力拖车、用挖掘机使小行星抛出质量、用强激光照射改变小行星表面蒸发量、用表面喷漆等手段改变光压力等。太空拖船是很容易想到的方法,即用航天器连着小行星将其拖动而改变轨道。离子电推进的小推力发动机效率高,已经在“深空1号”探测器等任务上进行使用。
用航天器动能撞击的方法改变小行星轨道是目前技术可以达到的,深空撞击任务曾成功使探测器撞击了彗星Tempel 1。小行星的构成特性对碰撞效果有很大影响,对某些材质松散的小行星,有可能碰撞器会从小行星中间穿过而效果不理想。与小行星轨道运动相反逆行轨道可以产生更大的相对碰撞速度。
摧毁是不可能摧毁的!
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闻名世界,它被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这颗小行星的体积有多大呢?
它的直径只有区区20-50米。
这么小的一刻行星就能产生出如此大的破坏力,可想而知,如果有一颗直径超过百米,甚至是几公里,几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那毫无疑问的,地球99%的生物都可能遭遇大灭绝。
实际上,我们远远忽视了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最有可能造成地球生物大灭的,正是小行星的存在。据天文学家研究,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每10万年1次,这样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几百倍全地球核武库的核弹爆炸的能量,毁灭地球,不在话下。
如果小行星真的迎头朝地球撞过来,人类的核弹被认为是最后的办法,但题主所说的拦截或摧毁是最不现实的方法。
首先,如果是提前五年体积超大的小行星,轨道直接瞄准地球,那人类一点办法都咩有,只有等死一个办法。
其次,如果是体积较小(直径1000米一下最好),人类可以利用核弹的爆炸,对其产生定向的推动力,借此将其推出固有的轨道,然后再辅以太阳风能、航天器牵引等方法,来加以防御。
直接摧毁的方法,可能将其摧毁,但其爆炸后的随便对地球仍然具有相当的威胁性,不是万不得已,不敢用的。
用心写回答!让难懂的科学变有趣,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欢迎关注“科学重口味”!
小行星2006 QV89是否有可能在9月撞击地球?
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等航天机构每天都会跟踪大量的近地天体,如果未来近地天体最终与地球发生碰撞,可能对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些“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多数情况下会以安全距离飞掠地球。而将于今年9月9日飞掠地球的小行星也是如此。
这颗小行星被称为2006 QV89,其直径约为50米,9月9日这颗小行星将距离地球最近。追踪这颗天体的天文学家认为届时其距离地球大约四百万英里,但欧空局天文学家表示它最终会有7300分之一的概率与地球相撞。
欧空局的风险跟踪数据库依赖于基于过去观测的模型和计算,这些测量通常非常准确。对于小行星2006 QV89,天文学家认为其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很小,但仍然存在可能性。根据欧空局的说法,这颗小行星会有7000分之一的概率与我们的星球相撞。直径164英尺(50米)的小行星并不是一个“行星杀手”,即使它撞击地球也不会导致世界末日。然而如果它撞上地球,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它可能会造成一些非常严重的破坏。如果它到达海上,它甚至可能导致海啸形成。
研究人员目前还有时间来跟踪小行星的轨道并以更高的准确度绘制其路线。
2035年关于天体撞击的事是真的吗?可能造成地球毁灭?
是真的,但是不用担心,2035年的那个天体体积不是很大,撞击地球也不会发生灭绝性的灾难。根据科学家的跟踪观测,最有可能的是与地球擦肩而过,只是经过地球时离地球非常近罢了。这是准确度比较大的,因为是科学家进行反复计算得出的结论,每个天体都有一个运行周期,著名的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是72年,到运行到近地区域,这叫作“回归日”,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至1994年7月22日16时,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和木星相撞。这是科学家经过精心计算得出的结论,可以说是比较准确可信的。
多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才会造成人类大灭绝?
如果是把地球撞个粉碎,估计怎么也得和地球直径差不多相当吧,或者更大。但这种情况发生概率可以说是几乎为0的 因为直径越大的天体轨道越是稳定,所以就目前的人类观测来说 也几乎不存在未知的能把地球撞碎的太阳系内小行星了 而一般意义上来说的都是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甚至导致生物大灭绝的撞击 就我以前看到的资料记载中,有很种说法,但大体上来说, 小行星直径凡是能达到10公里以上的,就足以造成地球生物大灭绝了
65000000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哪种生物灭绝?
65000000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的灭绝,原因是行星撞击地球引发大火,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使地球的生物链糟到严重破坏,近而恐龙由于高温和饥饿而灭绝,不知道我分柝的对不对?如果不对请知道给我指正,让我从正确答案中获得宝贵的知识,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听国内一航天专家说2029年有一小行星撞地球,真的吗?为什么?
首先,2029年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约等于零,比中彩票的几率还要小,否则全球的航天机构早就发出警告并采取行动了。所以“2029年有一小行星撞地球”这种言论基本可以断定是谣言
在天文学界,凡是直接超过140米的近地天体均被认为具有“潜在威胁”。下面是NASA的数据:直径小于25m的太空石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基本可以燃烧完全,几乎不会对地面设施造成破坏。但如果直径在25-1000米间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将有可能对撞击区域造成局部破坏。而任何超过1000米的物体撞击地球,都有可能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
地球与小行星最后一次发生碰撞的时间是在1908年,即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威力相当于185枚广岛核弹。这次撞击影响面积超过2072平方千米,约有8000万颗的树木被击倒。与此同时,距离6438千米外的英国也感受到冲击波的震动,爆炸产生的火光更是传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堪称奇迹的是,这次小行星落地处为无人区,没有人受到伤害。
即使未来真的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也不用过于担心。美国NASA目前正在研发一种用于制导击碎小行星的航天器,并计划于2020-2021年发射升空。欧洲航空局也在研发一种原理类似的“无人操作”航天器,以应对外来天体的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