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总经理同意能入职吗?
国企总经理同意还不能正式入职。因为国企的招聘是有相当严格的程序规定的,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必须要按照招聘程序来做,如果这个员工不符合招聘程序的规定,即使总经理同意了也无法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入职,这个和私营企业是有显著差别的,私营企业只要老板自己一句话就可以入职。
在国企里当领导好还是当普通职工好?
说实话,现在的国企领导不好当,收入虽然很多领导岗位还不错,但承担的事务,压力和责任感觉比私企还大,所以,别眼红国企领导,当个一般员工,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也是很不错的。
现在国企领导杂事特别多,不是光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就可以的,什么党务,保密,纪检等一堆事,很多很占时间。
再有国企往往管理死板,需要有很多的耐心,一般人没耐心的人是不行的。
现在国企要干好,很多加班也差不多996,与私企没什么区别。
所以别眼红,做好本职工作,能当领导就做好思想准备,不当领导,做个与领导比较贴近的员工也是很好的。
题主,你这是在考验我们的智商吗?在国企,谁不是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甚至有的人为了一官半职,连节操都不要了。我就纳闷了,你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莫不是你是猴子派来的逗B吗?
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词典里,成功就是两个词,一是升/官,二是发财。你看看这两个词的语序,升/官排在发财前面,可见,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升/官要比发财重要。所以,人人都想当/官,有几个淡泊名利呢?有几个寄情山水呢?基本上没有。即便是有人以清高自许,其实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不信你试试,别说给他们个市/长干干,一个科/长职位,就够他们屁颠屁颠乐半年的。
为什么人们喜欢当/官,因为有/权。大家都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有几个人甘心任人驱使呢?当了官,也就意味着一种地位,而在中国来说,地位往往就是成功的标签。另外,当了官,还意味着拥有了对企业资源的控/制/权和分/配/权,这个权/力有很大的寻/租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穷/庙富/方/丈的根本原因。所以很多人挖空心思想要当/官,至于他们的动机,你懂得。
除了灰/色/收入,即便是合/法/收入,当/官也比做普通员工高多了。我在国企工作过,对此了解一些。三线城市,某大型国企,工作二十多年的普通员工,月收入3000元,而中层干部年薪可以达到15万左右,总经理助理年薪25-30万,副总经理年薪30-40万,据说总经理年薪80万。这个差/距还是不小的。即便是做个中层领导,年薪十几万,在普通的三线城市收入已经是相当可观了。所以说,你纠结是当官好还是做普通员工好,我有一点不明,难道你跟钱有仇吗?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点赞和评论一下。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搞笑呀!任何时代,任何单位,做领导与普通员工能在同一个层面上吗?当然,领导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必须有一定的水平能力和担当,那种只有背景没有能力的领导也有,但不是主流,可以忽略不计。就像一个单位提拔人一样,真正能干事会干事的人迟早会被提拔,忠心耿耿,鞍前马后,跟随多年的人也会被提拔,也有一些有背景无能力的人也会在适当时机被提拔。这就是职场规律。总之还是老百姓说的好,是官强如民,个中滋味你慢慢体会去吧!
每个人的需求和自身情况不一样,因此选择也会不一样。身边有些人,他们有选择做领导岗位的,也有选择做非领导岗位的。至于你要选择哪个岗位,可以从以下的维度去分析一下:
本质上,每个人都会有权力的欲望,只不过是有些人的权力欲望高,有些人的权力欲望低。权力欲望高的人,他们会喜欢把人和物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喜欢指挥别人做事,不喜欢被别人指挥。权力欲望低的人,喜欢被别人指挥做事,服从性强,不喜欢当出头鸟,只喜欢一个人把事情做好!
所以,从权力的角度,如果你是一个权力欲望高的人,那你就选择领导职务。如果你是一个权力欲望低的人,那你就选择非领导职务。
在大部分公司,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工资可能一样,但是福利待遇可是不一样的。公司的很多福利待遇,都是跟职务挂钩的。比如,领导职务有通讯和交通补贴,但是非领导职务没有。领导职务有管理津贴,但是非领导职务没有。领导职务可能有股权,但是非领导职务没有或者更少。领导职务的五险一金比非领导职务的要高。
因此,你看到的可能只是显露的工资部分,隐藏的福利部分你看不到。
总的来说,领导职务的薪酬是会比非领导职务的薪酬要高的。
领导职务有决策权,所以,如果你当了领导,你可以把你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但是,如果你是非领导职务,那你就只能执行领导的决策。
从这点上来看,领导职务会更好一点。
领导职务责任比非领导职务的压力更大。因为领导除了对自己负责之外,还要对团队负责。他需要协调更方面的利益,需要面临更多的外部环境。非领导职务则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压力相对较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发展的角度,领导职务的发展前景比非领导职务好。因为随着你的年龄增大,如果你还在做一些基础东西,可能会令你的竞争力下降。
留在总部当一个部门经理和去一个刚成立的分公司当总经理,哪个比较有前景?
分公司总经理更好,一把手可以涵盖你很多生活开销,打车吃饭出差等等,而且相对上班更加自由,做好了级别自然上去了。做不好也是给公司探索了新方向了,下次跳槽总经理title也是更管用
这个得看你的个人兴趣和奋斗欲望,如果你喜欢稳定不愿奔波,建议你留在总公司当部门经理,相当于混吃混喝,提升空间不大。
去分公司当分公司总经理,需要让总公司的人看到你的业绩,所以你得努力,得拼,不然分公司被公司取消,你回到了总公司地位有可能比部门经理还低。
但是拼搏成功了,你到了总公司没人敢低看你一眼。
就在总公司当部门经理,还是去分公司独当一面,这个具体要看对自己的事业规划了。
如果,行业是新兴行业,你也在35岁以下,我建议去分公司走马上任,历练历练比较好,即能拓展自己的行业,又能积攒经验和人气,对未来发展有帮助。
其次,如果不年轻,45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有家有业,我建议就留在总公司,相对平稳,也比较能有上升的机会。
以后,去或留还看自己的性格了,有人天生喜欢创新,冲劲十足,有人天性喜欢平坦,淡泊名利,最终还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首先,看年龄。如果自己比较年轻,建议在总部,积累人脉和熟悉管理经验,等到时机到了再去基层。这个时候你有总部的人脉和管理经验会更加如鱼得水。其次,看能力。如果自己是孙悟空式的人物,能逢山开路,那么去基层担任总经理能干出业绩。分公司需要的是狼式人物。最后,看身体。如果去基层担任总经理,应酬和加班可能更加需要好的身体。部门经理需要带头人,而不是作秀的人,否则手下不会服气。
企业一把手经营理念陈旧,下属该怎样工作,而且是央企下属三级企业?
谢邀!
我的个人观点任何企业的一把手能处在这个位置,其对整个企业的了解应该是最全面的,经营理念是否真的陈旧不好判断,对于员工来说,如果有好建议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提一下,争取主管的支持,也算是为企业做了贡献,也实现了个人愿望!
企业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当员工有想法,有建设性意见,可以向企业领导反映,最好有实施方案,甚至包含预算支出,简单就是准备花多少费用,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既然想得到支持,就需要提前下点功夫,把基础资料最好!
题主是希望企业越来越好的,也希望企业能有所改变,关键要拿得出过硬的方案,然后再去征询主管的意见,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说是否可以先小范围的实验下,毕竟企业大了,方方面面的事情也多,希望直接全面破旧立新可能也不现实,还是要循序渐进!
这是我针对题目发表的个人观点,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谢谢邀请!
在你没有能力代替领导地位的时候,千万小心不可以把你的思想暴露出来。
既然他能够当领导,说明他有关系,或者你还没有发现的其他能力。
所以你作为他的手下,是龙也要盘着,是虎也要卧着。
假如确实像你所说的,你的领导没有能力,其他人也发现了,也在等待机会取而代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首先,不论你是哪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如果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必然导致整个团队、整个集体的思想僵化,必然会令其自身发展滞后。现在,一些企业“一把手”经常封闭在那里搞自己的“根据地”,这样的“根据地”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是经不起“枪林弹雨”的。无数事实证明,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有生机。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变革;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发展。实现“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具备开放的思想观念。一个企业封闭或开放,更多在于思想观念的差异而不在于地域差异。企业“一把手”如果受一时、一地的局限,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意识狭隘,没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放思维,没有把自身,企业和世界融为一体的开放举措,而只凭借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最后只能导致落后。“一把手”必须摒弃封闭狭隘理念,消除孤芳自赏心理,善于借鉴他人优点,懂得弥补自身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企业团队不断取得进步,才能引领企业团队不断取得胜利。实现“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建立开放的工作系统。要通过制度、程序的建立和完善,使思想的开放转变为工作的创新,观念的开放转变为前进的动力。进一步深化阳光党务、制度,政务建设,向群众公开相关政策,公开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重大决策要组织咨询论证,要组织群众职工听证。要民主、透明、公开管理单位内部人事、财务等重大事项,用开放、阳光的工作系统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说了这些,首先这个“一把手”要有涅槃重生的勇气和魄力,不然再好的献言献策,都是一纸空文,对牛弹琴而已!
人事调动需要一把手签字吗?
人事调动肯定要一把手签字的,因为所有单位的人事都是归一把手来管理的,不论你是在单位内部的调动,还是在单位之间的调动,这个调动一定是经过一把手事前的同意的,所以正式的调令必须需要一把手的签字确认,才可以真正的实现调动。
正部级的央企到底有哪些?为什么只有他们?
严格说来,并没有“正部级”的央企 ,只有“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这些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是“中管干部”,正职领导为副部长级(极个别的为正部长级),企业在体制内按照部级单位单列(参加会议、下发文件等等)。
在现有央企中,除了国家铁路集团的董事长明确是按照正部长级待遇;曾经担任中石化董事长的王玉普是正部长级;其他央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正职都是副部长级。
要特别说明的是,原来的国开行、中信集团和中投公司曾经有过正部长级的领导,但近几任的董事长都是按照副部级干部管理的。网络上有不少说什么“三大(或四大)正部级央企”的,都是不懂的。
央企即中央管理企业,分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目前国资委在册目录的央企一共有97家,像中核集团、华润、保利、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商飞、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几大通讯运营商等等,都是中央管理企业;金融部门管理的金融企业有20多家,比如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等,均属中央管理的金融企业,也在广义上的央企范围之内。
上述央企绝大部分都是副部级,主要领导为副部级干部,由中央任免、中组部负责日常管理,其余班子成员比照正厅设置,列入中管干部范畴;少部分正厅,主要领导为中管干部,其余班子成员由国资委或金融部门负责考察推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管理。真正行政级别达到正部级别的央企,以前众所周知的有三家:
一是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由过去的铁道部剥离行政职责改组而来,是国内目前体量排名前列的几家巨无霸企业,第一任董事长由盛光祖担任,此前为铁道部部长,是当然的正部;第二任董事长是目前的陆东福,任职前为交通部副部长。考虑到央企的变革实际,中国铁路集团历经几次改革不降格,也是目前央企中唯一比较明确是正部级的单位。
二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投公司的董事长过去很多都由中央部委主要领导比如财政部部长退位后担任或调任,因此民间一直将中投公司定义位正部级央企,然而期间该公司也有副部级领导担任过董事长的先例,具体该企业是什么级别,在国务院尚且直接管理企业的时候,可以确定中投正部级企业,但自国务院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后,中投的企业级别是不是正部已经存疑。
三是中信集团。中信集团与中投的性质类似,以前是正部级央企,前几年改革后已经降格成为副部级企业,事实上已不在正部级序列。
综上,目前央企仍是正部级设置的可能只有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投公司(中投也只是可能),其他的最高也就是副部级。至于下一步中国铁路集团会不会降格副部,不得而知。
目前,我国正部级央企只有3家。第一家是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79年,主营金融、实业和其他服务领域,为世界500强。第二家为中国铁路公司,由原铁道部整合组建,旗下18个铁路集团和3个专业运输公司,拥有员工204万,总资产46631亿。第三家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注册资金2000亿美元,是经国务院批准从事外汇投资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
我想,经过整合,为啥目前我国只有三家正部级央企,这是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国家需要精减部门与领导干部职数,原来央企正副部级企业为97家,现减少为79家。以上三家正部级央企,资产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经营独特,所以保留了正部级。
我国央企79家,其中正部级3家,副部级49家,中国烟草公司、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邮政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保险集团等为副部级单位,另还有厅局级央企27家。
央企领导一般是由中组部或国务院国资委任命,央企干部会保留公务员身分。因此,根据组织或工作需要,央企领导也可交流到地方或国家政府机关,担任各省及各部委领导。
正部级央企是一个谬论,除了刚刚改革而来的国家铁路集团可能暂时保留“正部级”规格外,所有央企最高只是“副部级”规格!
网上传得最多的正部级央企主要是中投、国开行、中信,这3家都属于中管金融企业,确实举足轻重,其创始人或者某任主要领导的确为正部长级。
但是,熟悉体制的朋友都知道,主要领导的级别和央企的规格并不一定相同。例如,中石化前前任董事长是正部长级干部,但中石化100%是副部级规格。
事实上,有三个非常明显的佐证可以证明:
根据规定,如果两个单位规格不同,规格高的那个肯定排名在前,不容出错。
以财政部官网公布的26家中央金融央企名单、排名为例,后11家是“正厅级”规格,与前15家泾渭分明。
但是,在前15家中,国开行只排第3,在“副部级”规格的农发行、进出口银行之后;中信、中投分别排在13和15,在“副部级”规格的工、农、中、建、交这5大商业银行之后。
所以,中投、国开行、中信毋庸置疑是“副部级”规格!
具体来说,前15家是按照3大政策性银行、5大商业银行、4大保险集团、综合性金融机构的顺序进行排名的。
根据规定,副部长级干部60周岁退休,经批准可以延长到63周岁退休,正部长级干部最早也是65周岁退休。
但是,中投上任总经理是60周岁退休,国开行上任董事长是63周岁退休,中信连续两任董事长都是63周岁退休。
什么正部副部正厅副厅级别企业的,还有什么正部副部级大学的等等,真是观念老套诱人误导。中央早就明文规定取消了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也就是不管什么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存在有行政级别的问题。但是由于有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大学)是国家的,总得有个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来考察管理任免,国家就根据企业的从属关系规模大小重要性等等,有个“干部管理权限”的问题,就中央直属企业事业单位来说,有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的考察管理任免由中央组织部考察管理,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这个就跟正部省级干部一样,有的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决定,这个就跟副部省级干部一样,有的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决定等等。这些并不能说明就是正部省副部省级,只是对他们的“干部管理权限”跟部省级干部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