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经要到西天,而人去世又叫归西?
我是@齐一人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取经要到西天?
- 因为佛教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印度,创史人是释迦牟尼,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讲经说法49年,留下的经典可谓浩如烟海。
- 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迅速普及开来,但是即使到了唐代佛教昌盛时期,中国的佛教典籍也不完备。还需要到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去引进原著并翻译成中文。是历代的高僧大德都一直孜孜以求的事业。除了我们通过《西游记》而熟知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事迹 ,历史上西行取经求法的不止唐玄奘一人。在距离唐代几百年前,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就已经成功地从印度取回来大量的佛教经典。
- 中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印度的地理位置又在中国的西方,又是佛祖出生成道的地方,故此把印度也称作"西天"。
其次,人去世为什么又叫归西?
- 这也与佛教有关,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开示:在娑婆世界(相当于我们生活的地球)的西边,还有另外一个佛国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无有诸苦 只享诸乐,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而且寿命无穷无尽。那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有两大助手,一位是大势至菩萨,另一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人称"西方三圣"。
- 因为佛教相信灵魂不灭六道轮回,而人的生命有限,不过百年。但人死后的灵魂还会根据自己一生的善恶,继续投生到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生命形式,那就不一定是人了,也许是猪马牛羊 飞禽走兽,也许成了天神,也许坠入地狱,也许变成饿鬼……不一而足。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发了宏愿,愿意凭借佛菩萨的无边法力,把逝世的人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从莲花中出生,享受齐天鸿福,只要每个人临终时或者在生前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统统接收!是人死后灵魂的一个极好去处。
- 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把人的暮年称作"日落西山",融合了佛教的理论,就把人去世称作归西了。
首先,西天就是西域的天竺国之简称。唐玄奘上西天取经,就是去西域的天竺国取经。
其次,佛教称,西方有个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主宰,人死后如果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就能极其欢乐,没有痛苦,没有饥饿,没有哀伤,没有烦恼,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因此西方极乐世界也被称为天堂。
再次,去西方极乐世界只能死了去,活着是去不了的。西方极乐世界跟东方的天庭一样,只有死了,灵魂上天,才能享受无上极乐,凡间的肉身是享不了这个福的。
因此人们把人死之后的状态叫作上西天,跟基督教的上天国意思差不多。是一句好话。
事实上在《西游记》里,取经团一行五个全死了,到了灵山的,是他们的灵魂,而不是肉身。他们在过凌云渡时,就把肉身抛在河里了。
凡间的死,在神佛界就是脱离肉身,只余灵魂。
既然佛家把死叫作上西天,为啥不信佛的也这么说呢?原来在我们古人的概念中,西方乃死寂之地,是幽冥之国,西王母是冥界的主宰,就是死神,而死神和活神恰好是同一个人,因为让你死就能让你活,西王母手中有不死草,演义到西游记中,就是蟠桃。因此人死之后要往西去,进入冥界。
再后来的下地狱,其实是对冥界的延伸或者误读。因为人死后陷入无尽的黑暗中,被埋入地下,最终肉身腐朽,灵魂也在地下游荡,因此人们把本属于西方幽冥国的死寂之地搬到地下,地有十八层,都是安放灵魂的地方。
在灿烂的佛教文化中,源远流长了几千年。
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又和当地本土的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
开枝散叶,教派繁多。
这就是唐僧要去求取真经的原因。教派太多,各有各的见解看法,加上佛经翻译不够准确,对佛法的理解误差很大,大伙吵得不可开交。三藏和尚立下宏愿,要求取真经,给世人翻译出更准确的经典教义。
就中国的佛教而言,佛可以按时间顺序来供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称为竖三世佛。
也可以按照方位顺序来供奉,称为横三世佛。中间奉主管中央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边奉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的药师佛,左边奉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婆娑世界,就是人间!人多贪婪,信者少邪者多,不是净土。
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发宏愿,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得安乐。也就是说,为天下苍生祈福,不要生病。
西方极乐世界,在百姓中流传最广。在那片佛国里,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烦恼和痛苦,民众皆上善,故名“极乐”。而教主阿弥陀佛立下宏愿,与“二圣”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接引众生前往极乐世界。
寺庙中常见“接引殿”,里面中间供奉的就是阿弥陀佛,双侧是二圣,主要业务就是专门接引归西极乐的大殿。
为什么取经要到西天,去世叫归西呢?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取经说的“西天”和人去世说的“归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需要分开解读。
为什么取经要到“西天”?
首先,“取经”如果是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取经,那毫无疑问这里的“西天”是指“古印度”,“古印度”在中国的西边。
玄奘法师要到“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是:佛教是起源于“西天”(即“古印度”),“佛经”和佛教的思想学说都是从“西天”传到中国来的。玄奘去“西天”取经的具体原因如下: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的’地论学’和南方流行的’摄论学’,构成了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玄奘学习佛经时,发现很多地方翻译注解的不好,语义含糊不清,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的差异,于是产生了去’印度’求取’真经’的想法。”
然后,“取经”如果是指《西游记》小说里的唐僧取经,那么这里的“西天”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西游记》小说是神话故事的背景设定,唐僧是“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的转世,出生在唐朝,为了“普渡众生”(佛教里的“普渡众生”是指教化世人“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荣登西方极乐世界”)而决定去“西天”取经。唐朝时现实世界的“佛祖”释迦牟尼早已经“涅槃”了,唐僧要去见的“佛祖”实际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管者“阿弥陀佛”。
《西游记》是以玄奘法师的故事为背景改编的,所以唐僧去“西天”(即“西方极乐世界”)取经符合佛教的说法,同时也符合神话背景的设定。
为什么人去世又叫“西归”?
“西归”一词出自《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这一句诗的本意是“哪位将要回西方?请带好信到家乡”。中国古代一直有“人死了魂魄会到阴间和列祖列宗团聚”的说法,即“人死后从阳间会回到阴间的家”,“回家”可以用来象征死亡,所以“西归”用来婉转地说人去世了。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太阳从东方升起,午时达到顶峰,叫如日中天,傍晚叫西下。全过程正好是一个事物从生到灭的全过程,所以人去世就形象比喻为驾鹤西归。
而西天取经有两个原因,首先佛教说:极乐世界在西方,老百姓自然希望是从极乐世界取得的幸福的真经。其次,当年玄奘取经是从西域绕道到印度取经,后来就被后人演绎为西天取经。
这些个说法,最初都源自于佛教,后来,在某些场合之下,其意义发生了岐变。佛教脱胎于古印度教,印度又称天竺,在大唐的西南面。所以,求取佛学经典,自然就要一路向西了。
(唐代的佛教徒热衷于一路向西到天竺国求取真经)
我从东土大唐来,唐僧总是这么介绍自己。其实,在东汉末年,佛教就已从西往东传入了中国。当时,在现今的江淮地区,已出现了信奉佛教的大将军(一方诸侯也),当地也曾经流行过洗佛(即浴佛)的仪式。
佛教这个外来的宗教,为什么会被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所接受呢?毋庸讳言,佛教有它的高明和先进之处。当时,我国的民众信奉多神,而本土的道教还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当时的老百姓,从对野兽爬虫、山川草木的原始崇拜,刚刚进入到对多个特定的神祗的供奉的阶段。
在世界宗教的发展史上,从泛神到多神是一次重大的进步。紧接着,从多神到对其背后的无所不能的一神(也可以说是主神)的崇拜,就成为正在进行时了。佛教从古印度教(也叫婆罗门教)的上亿个神祗之中跳了出来,并且,剥离出来一个至高无上的佛陀。佛陀在梵文中的本意就是“已经觉悟了的人”。
西天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因为印度古称 天竺,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要想学得真正的佛学,只能去西天(古印度),因为那里是佛学的起源地。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西方是太阳 落下的地方,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归西意味人最后的终结,同时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用语,也是人们对生命终结后的寄托,人们认为人死了后去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归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