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论有多少人,银行柜台只开一两个窗口,其他窗口永远都是暂停服务?
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柜台业务是第一线。但是现在很多银行都存在只开一两个窗口的情况。首先是现在的人们除了少数业务,基本都可以在手机电脑操作根本不用去柜台,再者银行都会配备自助柜员机,由大堂经理引导,在大堂就可以办理。大堂经理分流客户基本可以做到正常营业。柜员太多也没必要,毕竟也是开工资的,天天干靠着没活干哪家银行都不愿意看到。如果临时加窗口,可以加弹性窗口或者VIP毕竟现都是商业化,有钱人有他们的待遇。
在我看来,这是属于“效益第一”和“客户第一”之间的理念冲突导致的,作为经营单位,现在的银行都是以效益第一为目的,而将客户第一的理念用于20%能带来更多效益的客户身上,银行窗口服务的大部分是普通客户,这部分并不能带来醒目亮眼的效益提升,所以仅仅维持基本功能就觉的足够了,将更多的人员布置在营销岗位才对业绩有更明显的直接作用所导致的现象。
这是储蓄银行转向零售银行的必然结果,只是在电子支付业务推动下,这个结果来的太快,很多人接受不了。
银行网点每隔七八年都要重新装修,现在窗口多是当时业务需要,重新装修的普通网点最多会留2个人工柜台,大一点的营业部高低柜加起来顶多留五六个,网点大部分空间会留给大堂的机器和客户经理。
这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回忆十年前,那时没有叫号机,所有人在柜台排队,业务只有现金存取,存款只有活期和定期,人们花的每分钱都要经过银行柜台。银行窗口全开,每天人声鼎沸,长队如龙,一派欣欣向荣。银行里除了行长外,其他人都可上柜办业务,而且全年无休。想想那时真是银行最舒服的时候,躺着都能拿钱。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微信、支付宝的兴起,各种支付工具、收款码的出现,年轻一代消费习惯、商家收付习惯也慢慢改变,银行变得门可罗雀。来银行办业务的年轻人在开完卡、开通电子渠道后,基本不会再来银行,出现在银行里的都是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人群,这些人还在固守着现金,喜欢用存折存单,靠定期存款的利息获利。这部分人占银行客户群体比例很小,银行留的柜台就是为了这部分人服务。
未来,银行主要盈利点不会在柜台,主动出击才是致胜法宝。银行的大部分员工将由柜员转岗至客户经理,走出厅堂,沿街走巷推销银行产品,上门服务客户,柜台只是后方根据地罢了。
做为一个在银行工作了20多年的老IT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机器永远比人靠的住,所以建议大家能在自助机具上办的,能在手机上办的业务,就不要去柜台了。现在去柜台办的业务都是疑难杂症,耗时长且不确定,所以在柜台排队是个很让人烦的事。银行少开窗口就是鼓励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办理业务,这是社会的进步,其实是降低了客户的风险的。
柜台业务只是银行业务很小的一部分,存取款,销售产品只是业务的最后一个阶段。随着老百姓金融资产的增加,银行更多提供的是资产管理业务,这才是银行对客户的价值所在。
去银行时经常排队,银行窗口为什么不多开几个?
作为银行小柜员,我来解答下银行为什么让客户排队却不多开柜。
拿我们行举例,普通窗口4个,VIP窗口1个,非现金柜3个,在我们这里也可以说是很气派的了。但是这些都是在春节旺季期间才会开满,因为旺季期间普通柜员不准休息每天都在办理业务,客户经理贷款少的也要修改权限为客户办理存蓄业务,也只有这个是时候能达到窗口全开。
原因如下:
第一:排队的都是普通客户,为银行增加带来的利润少。
第二:普通柜员非旺季期间要休息,不可能像机器一样7×24小时,一般时间柜员是做二休一或者做三休一,银行周末不停业,只能轮休。
第三:非旺季客户经理要去放贷款,其他非柜组人员要去营销存款,理财,贷款,POS,ETC,信用卡等等。
第四:受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利润降低,很多银行在压缩柜员数量,投放成本更低的自动机器设备不会多开窗口。
第五:现在年轻人存取款都从ATM机,开卡也有柜员机,从柜面办理的业务多是存折,挂失,修改密码,补卡等特殊业务。特殊业务办理流程复杂,多开窗口也不会增加利润。
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见解,欢迎关注我来吐槽。
你是经理,你员工6个人,去掉一个日常轮休的,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加一个窗口,这加班费不说,以后什么时候补休?最多就一个自由点的人。
你确定要让这个员工加班吗?我这几年就是要包红包才去银行一趟。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去银行了。
谢邀!相信去过银行办理业务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明有很多人排队,明明还有闲置的窗口,但是银行却只开两三个窗口。这不禁让大家好奇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银行宁愿让客户排队也不多开窗口呢?在坤鹏论看来,其主要原因还是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客户对银行办公的规律把握不清楚
每个去银行窗口办理业务的人都想早点去银行把事情办完,所以在银行还没有开始营业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聚集在银行门外。等到银行一开门,大量的人便蜂拥而至。这时银行的业务大厅便会汇聚大量的客户。但是,银行在开门后并不是就能直接给客户办理业务,而是要等签到、开晨会,等押运车把钱送到银行后并且对押运过来的钱与系统中的钱核实一致后才可以进行办公。因此,本来刚开始来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就很多,而银行因为还有事情没有处理而没有及时为这批人办公。然而等银行内部做完一系列事情过后,又有人陆陆续续的进入银行办理业务。这时就导致了大量排队的现象。这其实是客户没有掌握好银行的办公规律。通常情况下,银行在上午11-12点以及下午4-5点时,办理业务的客户是非常少的。对于银行柜员来说,他们忙的时候会忙得分不清东南西北,闲的时候会闲得心里发慌。因此,人们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可以适当避开高峰时期,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排队。2.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银行也是公司,甚至很多都是上市公司,说到底也是以营利为首要目的的。多开一个窗口就至少要多雇一位柜员,多买一套办公设备。多雇一位柜员,就意味着要多支付一位柜员的工资与福利,多买一套办公设备,就意味着要多花费买电脑、打印机、验钞机等设备的费用。而多付出的这些费用,也只是解决了银行一时的拥挤而已。因为在上一点中大家已经知道了银行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是拥挤的,只是人们没有错开时间而已。因此,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一般是不会为了解决一时的拥挤而多开设一个窗口的。因为这是资本家的本能。
3.出于对银行服务质量的考虑
并不是窗口开得越多,人们就会受到更好的服务待遇。如果银行增加办理业务的窗口,那么办理的种类也会得到相应的细分。其实细分过后的业务窗口对客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消息,客户会因为窗口的细分而弄不清楚自己的业务到底该在哪个窗口办理,那么他们在取号的过程中就会纠结。有些人由于取号错误,导致自己好不容易等到的机会因业务窗口的错误而丧失了。因此,从服务质量上来看,银行是不会选择通过多增加办理业务的窗口来缓解客户排队的问题。银行窗口开的少让客户排队现象很普遍,有人说人不够用,没感觉到。每次等候的客户很多时,窗口虽然没开两个,但银行大厅里站着不知干什么的工作人员和后台坐着聊天的人一点也不少。
银行的工作是怎么安排的咱不懂,可能是分工太明确,各干各的一摊活,责任清晰,不能乱帮忙。还可能是官多,兵少,都是带点头衔,不干具体活。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是管理的问题,没有一切为了客户的思想,缺乏灵活性。
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节省成本考虑。每多一个窗口就需要有相应的人提供服务,而人是成本最高的,银行又是出了名的高福利,工资、五险一金、过节费等等,对于银行来说,这些都是要实际支出的成本,并且是每月都要支出,甚至还会年年高。
农业银行公布了2017年最新财报,其是有一项数据我们应该重视,那就是:2017年较2016年末减少9391人,其中97.85%为柜面人员,占农业银行总人数的1%。也就是说,银行不仅不会增加窗口工作人员,还在不断减少。
其他几家银行的财报还没公布,但显然不会增加窗口工作人员,且减少是大概率事件。既然窗口工作人员在不断减少,窗口怎么会多开呢?只会越开越少。
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你只要明白,银行也是商业机构,也需要盈利这一条就够了。
少开窗口可以节省员工,这是直接减少成本;鼓励储户尽可能在ATM机上取钱也是减少成本,因为这样就可以投入更少的柜台人员了;银行大力投入技术开发做好网银和手机银行,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不去银行办理业务,同样是节省了员工投入。
通过加大对网银、手机银行、ATM等机器投入从而减少人员投入,这非常值啊,换了你是某银行总行的行长,也会选择这么做的。
最主要的还是成本的问题
银行他首先是一家企业,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如果企业一直亏本,那也就只能倒闭啦!我想,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经常去办业务的银行倒闭吧!因为你的存款,你的账户还都在银行里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算算银行多增加一个柜员的成本
一、 工资
柜员工资一般在银行是最低的,但是按照平均算的话,每月大约也得在7000左右,也就是说银行每个月都得付出7000元的成本。
二、福利
其他的我们不算哈,只算一下五险一金和奖金。按照当前的标准,五险只算企业代缴的部分,每月大约有2000元左右,而奖金每月大约也得在2000元上下。
三、设施
增加一个柜员,你就得增加一个营业窗口,为他购置必须的办公用品,这也是一次不小的开支,比如点钞机(A类)在8000左右,电脑4000左右,其他的设施也得2000吧!
四、盈利
有人说一般银行都有四五个办理业务的窗口,却只有一两个窗口有工作人员,排号好长时间,你怎么看?
很多人去银行看到银行有很多窗口却只开了一两个感到气愤或者疑惑。
为什么银行不开多一些窗口好节约客户时间,反而要让客户无止境的等呢?
我想还是要认清银行的行为逻辑。
银行首先是企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盈利,在任何时候,盈利都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没有盈利就无法支撑起企业的经营周转,社会责任什么的次之,先有盈利,然后才有其它。
银行有四五个窗口只开一两个,考虑的就是成本的因素。开多两个窗口就需要多雇佣两个职员并支付岗位匹配的薪酬,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招聘雇佣都是精打细算的,不会无端端招多两名员工。
其次现在智能机器的兴起使得大量柜台业务转移的机器上来,对银行来说,一台机器的效率比柜员的效率要快多了,在银行的认识中,一台智能机器就相当于一名甚至多名员工。举个例子来说,以前开立一张银行卡最少要15分钟,智能机器来了以后,开立一张卡只需要5-7分钟,效率提升了一倍。
以前没有机器的时候客户也是排队排得老长,现在排队情况比以前好上不少,但客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提供极致的服务依然不可能,让客户等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朋友说,绝大部分客户并不给银行带来利润。
欢迎关注浮沉市,希望有所助益。
相信很多朋友到银行办业务的时候都会遭遇过这种既愤怒又无奈的事情,排队等候的时间再加上办理业务的时间,往往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如果不是经常引起矛盾冲突,这种情况的银行网点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善,偶发时间的窗口闲置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临时离开,如果是长期窗口有闲置主要是该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足所致。
银行的柜员岗基本都是固定的人,一个网点配备多少人根据网点数据来决定,比如某个网点的业务量综合算下来只需要两个柜员,那网点即使有四五个窗口,窗口办公的通常很少超过两个人,不过这种纯理论式的安排,往往会因为业务高峰集中、用餐或其他事情临时离开而造成业务拥堵,更何况还有不确定的效率影响等因素,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是宁愿做得慢点也不愿意出错,出错就要受罚,还带来一堆麻烦事,因此效率不是他们追求的,他们要的是安全。
而其他看得见的在里面走动的人可能不是柜员岗位的,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过来临时顶岗,因为一坐下来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而且这种事情万一出错,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往往会造成即使只有一个柜员在不紧不慢地受理业务,银行也明明有很多其他人,也很少看见有人过来顶岗,那怕大堂已经排起了长龙。
不过这些都只是银行内部的管理问题,给客户的印象就相当不好,效率太低导致浪费了客户的大量时间,服务不够人性化,有些银行网点还表现出相当傲慢的态度,因此当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新兴的金融产品出现,对银行网点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你认真观察一下,现在银行大厅排队的人,应该是老年朋友占比最高,而中青年朋友却很少了,为什么?因为老年朋友大多数不会使用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交易工具,包括智能自助设备。
在过去,银行开设了很多人工窗口,主要是为了处理大量现金和非现金业务,个人业务和对公业务。彼时,银行的金融科技是比较落后的,不仅线上电子渠道功能单一,而且线下智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且科技含量不高,因此绝大部分业务都集中在人工窗口办理。增设人工窗口,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
从窗口业务类型分析,主要涉及现金存取、存单存折、挂失、信息修改、理财类产品申赎、贵金属、外汇、银行流水查询及打印、新开户包括个人和对公开户等。在过去,很多银行只能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ATM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但功能非常单一,比如ATM只能小额转账(5万以内)、当日限额2万的提现、银行卡查询及修改密码等。
如今银行柜台减少,是金融科技发展和客户需求减少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金融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促成了线上电子交易渠道功能的丰富,除常规功能外,比如银行挂失、修改密码、个人信息修改和密码、大额存单购买、理财产品、贵金属等交易均可自助化远程化办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必到银行?其次,随着大量金融智能设备的投入和列装,即使到了银行也不需要人工窗口办理,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开卡机、IPADA银行以及超级智能柜台由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处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走进银行,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厅服务人员多于柜台人员的原因。
非现金交易方式的盛行,也是银行窗口减少的重要原因。说句实话,随便问一下周围的人,多久没去银行了?可以肯定的说,除了老年朋友,90%的中青年朋友银行最多去一两次,发达城市这个比例会更高。每月工资发到银行卡,要存款理财只需要手机银行、支付宝或微信财付通。网购和实体店大额消费同样是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或者POS,消费和储蓄理财基本形成线上闭环,根本用不着去银行。如果这时银行仍然正经八股不转型,人工窗口的利用率可想而知。因此,银行由交易型向营销复合型转变就成为必然。
如今,又提出向科技银行转变新理念,无人银行、虚拟银行卡不断刷频,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断赋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生活生存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不学习也就真的落后了。
想来,大家每次去银行都会遇到排队的问题吧?明明几分钟的业务却偏偏要排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想必大家对此都非常的无奈。但现在各个银行都在节约人力成本,减少柜面业务。可能,一个银行明明有些五六个或者六七个柜台,却只开着两三个甚至一两个柜面办理业务。排队的人等的心焦,工作的柜员忙个不停但排队的客户丝毫不见减少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银行方面我就不过于多说,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无法改变。(胳膊肘拗不过大腿)那么在我们自己,又能如果尽量避免呢?
第一,办理业务前可以查询周边网点数量。
选取“偏”一些的银行网点前往办理。(比如说周边居民区少一些或者不是总行营业部的支行或者路支行前往办理业务)可能明明同样是一个银行,一个网点就零零散散两三个客户在办理,而有的网点却人山人海永远办不完。
第二,通过电子银行或者微信公众号查询是否有预约取号的功能。如果有,可先行预约后再前往银行办理业务。能够减少不少时间呢。
第三,办理业务前请记得携带好所需物品。
如身份证、借记卡(银行卡)、定期存单、手机等等物品。如需要代理办理业务,双人的身份证一定不能忘记,大部分业务都会需要。如果不清楚需要用到哪些证明,可以先记住电话咨询。(多问一下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白跑一趟才麻烦!)很多时候会遇到明明排队排了很久很久,轮到自己办理业务却发现这个没带,那个忘了。白白浪费时间。(遇到过吧,无奈吧,切记!)
第四,选取办理业务的时间很重要。
一天之中,中午相对客户人流量会比较少一些。(很多银行网点都实行全年或者全天营业,午间是不会暂停营业的,特别是网点较少的地方)而天热的时候早晚人流量会较多,天冷则是相反。(夏天午间最热,冬天早晚最冷,除了急事,大家也会看时间出门啊)下雨、刮风天气情况较差的,我就不多说了,肯定人少。还有就是,比如某个银行是养老金代发银行,那么每逢养老金发放日期,人肯定少不了。(老爷爷老奶奶取钱的多啊。年纪大还不愿意用自助机具,人能少吗)所以也需要错开高峰期。
第五,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但人却非常的多。那可以先去询问银行大堂经理,是否有其他方法来快速解决自己的业务。(如智能柜员机办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等)如果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排队。那也可与大堂经理商量,如果真的是十分紧急,大堂经理也会酌情处理,帮助解决问题。
那也没办法的事,现在要求银行精简人员,缩减成本,以前还能开两个窗口,现在都是要求开一个,剩下的人员转营销岗,其他人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岗位角色和权限,外面的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都是没有柜员权限的办不了柜面业务,窗口里头的是柜员和业务经理,业务经理也办不了柜面业务只能监督授权。现在手机银行、智能柜台可以处理所有非现金业务,非常方便,该学着用的时候还是学着用吧,要不然就只能去网点排队了。
为什么银行不开全部窗口?
因为办业务的柜员就那几个,再多窗口也没用。那为什么柜员不增加,这么多人闲着,那是银行监管要求和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银监部门业务要有前中后台分开几个岗位人不能串岗,一个干了一个跟着后面事后监督,银行的利益决定柜面人在满足最基本需求后在增加柜员,收益却提不上来,得不偿失。导致结果就会这样。
为什么银行的窗口不能全部办理日常业务?我想大家有的时候去银行办理日常业务会发现,明明有几个窗口,为什么非要让很多人在这里排队,也不能让银行窗口全部办理日常业务,下面我来说一下。
1、首先银行的人工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每办理一笔业务都会有十几块钱的成本,毕竟来银行办理的人,大部分都是办理比较普通的业务,这些日常业务是没有收益的。而这些业务完全没有必要在窗口办理,这些业务都是可以在ATM机或者其它银行机器办理的。所以银行不愿意开全部窗口办理日常业务,而是希望大家在机器上办理日常业务。这样不仅节约很多成本,也能分流客流量。
2、来银行办理业务的有很多种,比如理财的产品购买,有不少企业或者个人资金较大的来银行办理理财业务或者其它业务,像这种企业和有较大资金的个人,都是有专门的窗口来办理的。除非是有大型活动,这个时候人流加大,也最多开几个窗口,也不会所有窗口都开的。
综上所述,银行是有自己的原因,才造成的不能全部窗口都能办理日常业务,而且银行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也要考虑自身利益的。
请各位朋友点个关注和点赞,谢谢!
一看你就是没事找事的人,现在银行是企业了,不是30年前的国家事业编制,以前都是金融干部,现在都是员工,现在新装修的网点窗口不会太多,除了中午换班吃饭和休息一小时,基本都是满编。
谢邀。简单的说,这就是未来银行低端从业人员即将被大量淘汰的缩影了。
需求决定供应。随着互联网+热潮翻涌,无数的行业已经、正在、即将被颠覆,银行业的颠覆已经开始。想想看,现在还有什么人需要去银行办理柜台业务?企业用户一般有专门的公司业务部的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因此柜台业务主要是面向个人。而个人金融方面的需求,包括存取款、转账汇款、投资理财、个人信贷金融等,我们具体来看看:
1. 无现金消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存取款业务大量萎缩,即便有,也可用ATM解决。
2. 方兴未艾的各种复合APP金融工具,包括微信理财通、阿里支付宝、银联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加上传统的信用卡等等,可以办理结算、转账(且免费)、投资理财,甚至在大数据支持下可以对单个用户定制化信贷产品,在电脑、手机上点点戳戳几下就能搞定了,何必费事跑银行呢?
这样算下来,现在柜台业务的客户一般是不会使用ATM取款或者不会使用网上银行操作转账汇款的个人客户(一般是老年人),以及有一些临时性特别需求的人,比如开通网上银行、账户信息变更、打印银行流水、挂失银行卡、大额转账汇款或需要保留汇款纸质凭证的人....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因此,不是银行不开全部窗口,而是业务量大量萎缩,根本不需要开。现在银行业已经在减少支行、分理处网点了,有的银行柜台人员竟然是劳务派遣的,可以想见,这一个细分行业内的从业人员的就业前景是很悲观的。当然我说的不是全体银行圈就业,信贷、市场营销、风控、投资、投行这样的高端人才还是不用担心的。
如果一个银行网点,各岗位人员都在紧张有序的工作,并将工作动态及时告知等待客户,使大家得到较为合理的安抚,我想这一矛盾不至于如此激化。哪家又没有在外工作的子女呢,能理解的也会多多少少的支持。问题就怕不是如此!在基层网点负责多年的我,顺便谈谈体会,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网点拥挤问题的解决,客观上受制于上级支持。大家知道,一个网点客户拥挤不在乎几个原因,一是空间狭小;二是柜员配备不足;三是自助设备缺乏。要想很好解决拥挤问题,这些都是巨大障碍。作为一个网点,空间狭小需要改造,那得层层上班级级审批。能否增加柜员?也不是说要,上级就能给的,还有全盘考虑,以及是否真正需要的问题。自助设备的投入,投资是巨大的,没有实力的银行,岂能遍地开花?也就毛毛雨而已。
网点的营业模式是重点。就算网点自身财力权利有限,只要心系客户,真心抓业务,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自力更生加以解决,当然这是对网点负责人驾驭全局,做出合理分工的考验。比如,柜员婚、丧、病、事假以及年休假该如何安排?中午轮班吃饭和休息该怎么合理化?是否对本网点每日、每月、每年业务流量做出过分析与研究?本地是否有特殊集中类型代发工资、农副产品收购等业务等等?从而找出高峰期,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客户拥堵的原因不是单一和偶然的,通过深入细致的梳理,对症下药,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大改善。
网点拥堵,很多问题出在银行自身。如此好的人气也不珍惜,恐怕离关门不远了。窗口不全开,除了上级没有配足外,还与网点分工与业务处理流程有关。比如:
在业务高峰期和旺季擅自给员工批假,造成临柜人员不足。
对公与对私业务窗口设置不合理,包括VIP窗口。明明对公业务量很少,日常VIP也少,非得专门设置对公和VIP窗口,对柜员的充分利用大打折扣。
内外业务繁杂且分不清先后。很多银行过分强调内部控制制度,草木皆兵,后台业务过于繁杂,流程冗长,对外业务处理效率异常之低,而且往往为了应付内部业务,而置等待客户于不顾。
客户分流不科学高效。从每一位客户进门开始,需要弄清究竟办理什么业务?然后采取引导、咨询解释、填写单据以及自助服务等等,而不是一窝蜂拥向柜台。当然,这得有一定数量的大堂服务人员以及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助设备。
再有,个别柜员业务水平确实不敢恭维,,5分钟的事,硬要等到半小时;半小时的业务,两个钟还在咨询上级~能不堵吗?再多的柜员又有何用?自己检讨,懒得打字~
银行网点的拥挤在乡镇地区表现明显,在城市却另一番景象。普遍规律表明,主要取决于银行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客户的自助处理能力。银行的改变应该是主动的,一个真正体贴客户,重视业务的银行,是不会让拥堵长期存在下去的。客户的文化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岂能一朝一日就能改变?但是,银行应该肩负长期的,耐心的培养与引导的职责。
这么理解是不是可以说的通,银行是为了盈利而存在的企业,窗口全部开齐意味着要配备足够的柜台,这样一来成本就上升,但是收益其实并没有提升。为什么?现在到柜台办业务的相对来说对于银行收益实在有限,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其实银行是亏本的,银行只有通过走出去寻找更加收益丰厚的客户和业务,才能支付如此高的运营成本。更何况时时刻刻窗口开齐并不是最经济的选择,高峰期多开,人少就少开,难道火车运力的配置会按照春运的标准来?那会造成极大的浪费。银行也在探索,大部分的业务都会分流到自助设备上,大家慢慢地都会适应的。以上。
建设银行办理窗口不开,怎么投诉?
投诉方式有:
1.打95533投诉,去银行网点填写投诉单;
2.银行监管机构是银监会,各个城市设为银监局,可以去那里投诉;
3.依消法投诉,打12315。
银行规定开几个窗口?
开3个
银行柜台的窗口本来没有规定要全部开放,一般都会预留出几个窗口。银行设计三个服务窗口,显然是根据银行正常的业务需要设立的,是经过调查、设定的最大服务量。正常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全部都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安排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按照三个窗口满员来安排,必须会在运行过程中,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是不满负荷的,是存在人力浪费现象的。如果中安排两个窗口,甚至一个窗口,又会造成排队严重的现象。
1个窗口
现在,各个银行网点都要承担业绩指标、自负盈亏。银行不是慈善机构,首先是要让银行赚到钱、银行员工挣到钱,之后再考虑顾客的利益。所以,银行宁可浪费客户的排队时间,也不会增加网点的人员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