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遭同学霸凌211天后患抑郁症,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方面学校该怎么管控?
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教育不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放眼全国,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重伤丧命的悲剧时有发生。学校当然有责任,但究其根本在于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做过调查,但可以肯定,校园欺凌事件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基本都是忙于工作,类似于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家庭的情况。怎么办?难办!这些家庭只能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这件事发生在祁县,祁县的教育一直强调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祁县职业中学来说,校风校貌客观的说还是有很大改善的。但是学生生源差,素质低也是客观事实。所以学校应在学生德育工作上下大力气。开导教化的方式不足以教育学生的情况下,学校也应该出台雷霆政策,勒令退学,与公安机关保持联系,甚至可以联合出台地方性,行业性规则以震慑冥顽。
再者,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出事后遮遮掩掩,封堵消息,舆情控制!
实际情况中,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重点都在分数,在升学率!素质教育根本就是空谈。所以导致学校工作重心都在文化课,德育工作跟不上学科教育的脚步。这也是一个方面。
总的来说,校园欺凌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性的现象。而且可以断言,会越来越严重。也折射出社会大众道德的下降。校园欺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致命伤害的,心里创伤是无法弥补的,所以杜绝校园欺凌刻不容缓,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祁县中学生控诉遭同学欺凌211天,被烟头烫手烧胡须,对方称“越告状打你越严重”,面对校园霸凌该怎么办?
校园霸凌治理、扫黑除恶工作是近两年来提得非常多的重点工作。山西祁县职业中学还能发生这样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团伙霸凌事件,简直不可思议。这也反映出受害人对被欺负事件的处理常识缺失,班主任对事情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安全工作流于形式。
当学生遇到校园霸凌该怎么办,梁老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请同学们记住,当你遇到别人打你,尤其是一群人打你时,首先要做的是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和身体重要部位,以免造成严重伤害。不要躲在一个角落里任人欺负,适时反抗找到突破口并借机逃跑,往人多的地方或者有老师的地方跑。如果跑不掉就大声呼喊,寻求帮助。
挨打这件事不丢人,若白挨了一顿,施暴者没有受到惩罚才丢人。
当在学校内挨打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并主动要求赴医院就医验伤。老师会帮你处理当前的情况,家长到校后会为你处理后面的问题,主动就医验伤即使不能让打人者受到身体上的实质惩罚,也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若在校外被人欺负挨打,应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并打110电话报警,直接由警察叔叔介入处理,即使施暴者未满16周岁,也会受到警察的教育和记录。
不要怕被报复,在霸凌这个问题上,你越软弱,你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越多,别以为他们会放过你。一开始就摆出不死不休的姿态给霸凌者看,他们一定不敢再惹你。明确告诉他们,再惹我,我还是要报警并告知学校,让纪律和法律处罚你。
老师要第一时间将被打学生送去就医,不管问题是否严重,让权威医院的医生说了算。老师要第一时间控制霸凌学生,将其教由学校德育处或政教处了解打架详情,并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打人、被打双方家长到校处理。
老师还要后续跟进被打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以及关注打架双方的动态,若遇到报复被打学生的情况,绝不手软,二次处理,并报警。
老师在看到和收到学生被欺负的消息时,不能麻木不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安全问题上和学生身体、心理受到伤害时,没有小事。
若学祁县职中该班主任的做法,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更大。当学生不再相信老师帮他处理问题的能力时,这个老师也该下课了。
家长在得知孩子在校被打,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视情况和施暴者及其家长的态度而选择接受学校调解或者选择报警。若孩子情况严重,则别问别的,第一时间报警,让法律说话。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职业中学的孩子更不能放任不管,否则,他不是被欺负,就是被拉入伙欺负别人。
祁县这位被欺凌的同学在处理自己被欺凌的事件上做的很不果断,没有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竟然很长时间都没有跟家长说。这说明在他的潜意识里,要么懦弱不敢说,要么自尊心太强,怕说出去没面子。不管是哪一种都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对他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和偏差。
对校园欺凌行为绝不能容忍,必须依法严惩。不能以他们是未成年为借口,容忍他们欺压凌辱同是未成年人的学生,让这些受欺凌的学生身心饱受伤害,让本该阳光灿烂的学校生活蒙上厚厚的阴影。
祁县学生控诉遭同学欺凌211天,在这期间被烟头烫手烧胡须,多次毒打,被迫替他人整理寝室卫生,帮叫早餐等。在第一次受欺凌时告诉班主任,没受到处罚反而遭到毒打,再次告诉班主任再遭毒打。从此学生沉默了,默默生活在每天的欺凌之中。
为什么学生多次遭受欺凌无人劝阻?为什么学校面对校园欺凌如此无能?为什么即使是司法机关也只能无声感叹?难道未成年的代号就是“无法无天”?
面对施暴的学生,学校和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手段让人感觉是无所作为。轻飘飘的说几句话,不能打、不能罚、不能开除,连批评教育的话都得字斟句酌,这样的教育手段对这些校霸们管用吗?叫来养成这些校霸的家长共同教育管用吗?学生无德,其背后的家长要么无能,要么更无德。
近日,广西某家长因孩子犯错被抓,公然在派出所叫嚣,我孩子捅你了也不犯法。他未成年,你惹他冒火,他十二三岁杀你都不犯法。把这样的家长叫到学校,让他管自己的孩子行吗?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学生求助无门时,只能以暴制暴,挺而走险。2019年5月,江西上饶市某小学,学生家长持刀杀害长期欺负他女儿的小学生刘某。这种不理智的处理方式害了两个家庭。
要治理校园欺凌,看看网友们有什高招。
对校园欺凌行为必须严惩,让未成年人为自己的行为多买几次单,就不会再犯。
做好三件事 远离校园霸凌
- 做好自己。受欺凌同学要树立起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因为你毕竟是一个个体,有你自己的生活、学习,不可能有人一直跟着你,时时刻刻保护着你。尽可能的做到,上学、回家和同学一起走,不独来独往。在学校活动远离霸凌的同学,少接触,甚至做到不接触。一旦遇到欺侮,要想尽办法脱离他,就近快速找到庇护场所或者可依靠的人。
- 及时告诉老师和家人。遭霸凌211天,他告诉老师了吗?告诉家人了吗?在学校,老师既传授知识,又管理校园秩序。如果发生在校园,就要及时告诉老师。无论发生在哪里都应及时告诉家长,既可以得到保护,又可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
- 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长期遭受霸凌的情况下,就应去当地派出所报案,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安全。
对于这种滥用暴力的社会毒瘤,讲再多道理也只是枉费口舌,只有使用法律武器才能让他们乖乖就范。因此,一旦遇上校园霸凌,不要试图让老师、校长出面解决,因为他们为了学校声誉只会一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就像本案一样,只会导致霸凌者更加猖狂。
据报道,6月18日,网上曝出一庞姓学生遭受校园霸凌。该学生是山西晋中祁县职业中学的学生,遭受烟头烫手、喝兑辣椒粉的热水、钢管敲头等欺凌。参与欺凌的学生共有17人,视频显示他们一边欺凌庞某一边拍视频。对于这件事,所在学校与公安机关都发布了情况通告。庞某家属表示,希望法律给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解决。同时,庞某已诊断患有中度焦虑和抑郁,目前正在住院接受心理治疗。
2018年10月,庞某第一次被打后向班主任吕老师反映了情况,却引起以李某某、闫某某、吴某某为首的几人的警告。他每向老师反映一次,挨打就会更严重,身上经常可见伤口和疤痕,甚至有一次还住进了医院。
希望法院对这些丧心病狂的霸凌者们严惩不贷!
我是作为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来看这个问题,校园暴力确实到处存在,处理不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全国有两起学生家长杀害10岁小学生的案例,也有因小孩打架导致家长互殴的情况发生,更有同学之间发生暴力冲突,出现死亡的严重案件。所以每一个家长都非常憎恶校园暴力,而老师其实也希望校园没有暴力。
一、越是重点校,管理越规范,校园暴力越少。不能说重点学校没有校园暴力,但由于重点学校学生更积极向上些,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再加学校管理更严格,更加规范,学生之间出现小摩擦能够及时公平公正处理,所以校园暴力相对较少。而如果学校层次越低,不好学的学生越多,这样的学生精力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其他地方,比如互相攀比吃穿,甚至精力过剩,就会生出很多事端来,所以打架的事性全更多。
二、学校和老师的态度,对校园暴力影响较大。要说在我们学校,生源的素质不是特别高的,虽说把有纹身的,有精神疾病的,把别的学校开除的那种学生拒之门外了,但整体素质是比不上普通高中的。但学校经过军训,严格学校纪律,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直接清退。之后也划出几条红线,打架斗殴的要开除学籍,并且也实实在在地开除过学生,并在全校大会公布,对学生起到震胁作用。
如果发生学生冲突,班主任要及时处理,站在公正的立场,学生才能信服你。我们班曾经就发生过一起学生欺负另一个同学的事件,我把欺负人的那个同学要求他公开道歉、公开检讨,并且叫家长来校配合教育。学生还是要面子的,不希望家长来校的,由于我是帮理不帮人,主持公道,而不看家长面子,学生比较信服。班级很少发生打架事件了。
三、发生校园暴力,家长要选择性介入。网上那些鼓吹家长要以暴制暴的方式我是不赞成的,本来也许是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家长的介入反而将问题放大了。但也不可以放之任之,要及时跟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处理好。我家孩子在初一时,就被几个初二的同学威胁,这个初二的孩子是不爱学习的,但也不是那种很坏的学生。那段时间我的孩子上学说在书包里带把削尖的棍子,说要是被欺负就反抗。我怕这样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学,专程到孩子学校找到他们班主任,要求他跟初二的班主任说,不能欺负初一的同学。后来听我孩子说,初二的同学再也没找他麻烦了,说明班主任的话还是有作用的,家长应该相信班主任和学校。
就上面这个案例来说,我认为学校和老师是有责任的,为什么明明知道有校园暴力而不处理,为什么学生多次举报班主任也不过问。我相信如果班主任负责的话,只要第一次处理到位,后面就不会有这些事了。如果班主任都不能成为学生的保护者,那学生还能选择相信谁?所以只能任由别人欺负了。
校园暴力必须要制止,这是学校与老师的责任,当然这种事情也是防不胜防,有时学生不愿意告诉老师,也希望家长及时反馈情况。我还是坚持家长不要轻易以暴制暴,还是相信学校和老师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大家对校园暴力怎么看?你们觉得家长应该介入吗?期待大家留言评论。
校园暴力致人抑郁,施暴者要负责吗?
谢谢邀请。
校园暴力致人抑郁的,很凑巧在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他的父母亲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医院做出决策后,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就可以进行上诉,但是过程也很漫长,重要的是如何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导致该人抑郁,如果是多方面促成的话,就很难办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问题请指出,本人一定改正,谢谢^ω^。
总的来说,如果发生更大的事情,施暴者也应该全权负责!
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却从未看到有什么措施!让更多人受到伤害或走上了不归路,才去谴责社会舆论!
不论是家长,学校老师,都应该负责!对自己孩子悉心教导,不欺负他人!也不怕他人欺负!
为什么不负责任?应为小吗?那又知道欺负别人。有很多时候民众是想不通的。这就尽是怎么啦?不管是大人。还小孩都应该有与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法律法规的初中是保护各年龄断的守法公民才对。有很多社会事物让人难以似怀,这是悲惨的前凑。法不严则乱。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这样,难道今天的人们不懂吗?应该是思想腐朽吧!
这个感情上肯定是愿意的,但是原则上怎么量化,具体很难实施!所以从小提高孩子的逆商很重要,而不是智商和情商!也有人说是挫折教育,其实是对于不幸的认知的教育吧!孩子教育就是告诉他只能做自己的英雄,别等待英雄救你!就这么简单!我们现在从小教孩子的简直就是让他长大了自杀,能活下来的否很不错了!
谢谢诚邀!
当然要负责,必须是法律责任!
现在法律体制还正在改革任何危害社会,危害个人的都要付出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要不,公共秩序如何维护。必须严惩,引以为戒!
你们有没有被取过绰号,你们认为取绰号是校园霸凌还是开玩笑?
取绰号有玩笑性的也有侮辱性的,看这个的看情况。
想到初中同学给你取外号,心里很难受,说明这个绰号对你是有伤害性的,也就是说你心里是介意的,但是同学却觉得只是好玩。
其实小孩子都很贪玩,他们有时候闲得蛋疼就会给同学取外号,但是他们会觉得有趣,不会考虑到你的感受。
你不喜欢这个绰号,他们会说玩笑都开不起,其实他们是没有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也就是还没有同理心,不懂得换位思考,这个时候介意是没有用的,他们只会越来越放肆。
绰号如果达到了伤害他人的程度,其实已经是校园霸凌了,但是这种校园霸凌很少人会注意到,只会觉得是开玩笑,但是你可以跟家人述说,让家人给你想办法。
我小时候也被同学取过外号,可能是我的名字太绕口了,老师在点我名的时候,叫的太绕口了,然后同学就给我从名字里取一个字再组词。
我当时超级讨厌那个外号,但是我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叫他们不要这么叫,他们越叫越带劲,我就无精打采回家,家人看到我反常的态度以后,就问我怎么了,我就跟我家人说,然后我家人听了,直接气的想去我学校找那个帮我取外号的人。
我当时觉得家人那么为我着想,心里特别暖心,但是我又觉得不至于,所以就叫他们算了,结果没过几天,我爷爷直接问我想不想改名字,然后我就因为这事改了名。
其实我在家人想坚决为我讨回公道的时候,我就已经不气了,而且那时候他们经常买书给我看,我也没有时间跟他们较劲,后来我就经常拿这个绰号自嘲,他们也就没有叫了,因为已经没有意思了。
那时候我跟你一样,被同学说玩笑都开不起,刚开始挺生气的,但是后来我回家的时候我爷爷跟我说他们这是无聊,要我不要理,我没有理以后真的就没有叫外号了。
我把我的故事告诉你,希望你也不要介意这个绰号,因为他们真的超级无聊,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是@巧萌
有,也是发生在小时候校园生活中。亲历者会认为受了欺负,叫绰号的人却认为这没什么。在心理层面上,一切看感受,而不是论对错了。
我小时候属于文静斯文的小男孩。我的名字有个冲,不知道从什么具体时候开始,有班上同学叫我冲妹。我很不喜欢这个绰号。我害怕被我的家人朋友听到别人这样称呼我,害怕传到低年级的同学那里。不过一切都发生了,害怕也害怕过了,抵制也抵制过了。一段特别在意经历只留下了一段不痛不痒的回忆了。
大家偶尔会看到校园欺凌的新闻
除了感到震惊外
更多的是告诉孩子
在学校被欺凌时该如何保护自己
但家长们可能不会注意到
孩子可能在学校被同学起了侮辱性绰号
甚至因此被全班同学嘲笑
其实
起侮辱性绰号
也属于校园欺凌!
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
属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
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有过。校园霸凌和开玩笑两种情况都有。如果是觉得好玩,可以互相取绰号且互叫名号,嬉笑打闹,这种就是开玩笑。即使触及对方的短处和缺陷,也会因为对方是无意而毫不在意。如果只许自已给同学起绰号,叫同学绰号,不许同学给自已起绰号、叫绰号。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就是校园霜凌。
孩提时我们学校同班同学的家基本上都是住了比较靠近的,犹如上下左右的邻居,所以说同学之间家长的姓名绰号学生们都是了如指掌,也不知从那天起同学之间都不再叫同学本人的姓名,而是学着大人语气再加上些阴阳怪气的调大喊同学长家的绰号来唤该位同学,要是遇上这位同学的家长绰号很难听的那必定会引来哄堂大笑,比如狗蛋,老货他爹或者干菜她娘什么的,而被叫到的学生那种五味子的感觉在哈哈哈的捧腹大笑之中真的是无地自容红着脸就想找地缝钻,呵呵现在想起孩提时我们确实是很恶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