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明代人一个南北朝人,二人墓地为何同处一地?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属两个朝代的版本是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因为早在唐朝、宋朝、元朝时期都有记录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的事迹,因此两人跨朝代的说法经不起推敲。那么关于这个传说,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版本里面祝英台是南北朝人,而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台本是一代女侠,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经常干些劫富济贫的好事。祝英台曾经三次到马太守家偷到金银财宝,最后一次,在偷盗的过程中中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的埋伏,死于乱刀之中。百姓感于她的义举,将她厚葬。并在坟前立有碑文。由于年代久远,该碑慢慢被泥土掩埋了。
而梁山伯是浙江宁波鄞县县官,为官清廉,中年丧妻,并无子嗣,在他死后,百姓在埋葬他的时候刚好挖到了祝英台的墓碑,大家不忍心把祝墓拆除,另外选地方又不妥,因此,将梁山伯和祝英台墓合葬在一起,墓碑分为两面,黑面为梁山伯,而红面为祝英台。 梁祝分属两朝的故事大体便是这样。
其实梁祝的故事早于明代便有流传记载。其中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那么照此记载,梁祝的故事在南北朝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并且两人还是同时代的人,确实存在着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跟我们今天广为流传的梁祝故事是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