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预亏超10亿公司已达91家,如何看待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投资者该怎么应对?
A股预亏超10亿的公司已经达37家,这中间最主因的因素就是商誉减值导致的,业绩预报的最后期限是1.31号,最后这几天肯定会很是业绩暴雷的高潮期,业绩好的都会提前爆出来,只有差的才会能拖就拖,到最后没法拖了只能曝光了。
因此,昨天1.29号50家跌停,今天1.30号70家跌停,大部分都会业绩预报有关。但是,我们看到众多跌停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没有出现过激的反应,从中我们不难解读出以下几点信息:
1.业绩暴雷是个股风险,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以今天的市场为例子,今天跌停家数70家,没有自然连扳的股票,市场高度板绝迹,但大部分股票处于涨跌3%以内的区间,这说明这种业绩暴雷在人们的预期之中,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2.既然要商誉清算,那就多清算一点,最少明年会好过一点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今年业绩再怎么搞也不会好了,既然已经够差了,也不在意数据再差一点了,这可能是很多企业的想法。趁着商誉清算的政策,一次性把包袱扔掉,那对明年来说就是轻装上阵,为明年的业绩逆转打下了基础。
3.风险释放后就是机会的到来
股市中什么样的股票最容易遭到到爆炒,是白马吗?当然不是,是黑马,本来业绩不怎么样,突然间业绩变脸,是向好的方向变,这种在市场中最吃香,现在的业绩暴雷就造就了很多这种机会。因此,业绩暴雷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其中也蕴藏着很多机会。
投资者该怎么应对?
做为投资者,在业绩暴雷的高发期,我们自然要规避了,比如1.31号前的这几天,就是高潮期,这一时间节点我们可以选择空仓,等雷爆完了再进场。其次,我们在看到风险的同时,也要看到机会,随着市场情绪冰点的到来,市场回调的低很快也会到来,那时就是最佳的买点之一。最后,当业绩暴雷完毕后,会有不少的场外资金进场布局明年的行情,这是一定的。业绩暴雷对我们来说,即是风险,又是机会,要正确看待,不能盲目恐慌。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互动交流,我是禅风,点赞关注,后面的内容会更精彩。
A股经历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这马上又要迎来千股“爆雷”的节奏啊!每天都有不少公司在爆雷。而且是一家比一家惨啊。这哪里是业绩预告啊,简直就是相互比惨大赛。今天你预亏10亿,明天我就预亏20亿。
上市公司业绩爆雷这明显是一个套路啊。本来已经亏损1亿,刚好商誉计提,要变更会计法则。所以,亏损1亿是亏,亏损10亿也是亏,20亿也是亏。于是,何不一次来个痛快。而且上市公司看到了情况,仿佛看到了赚钱的前景。先是大幅预亏。股价暴跌。暴跌之后,业绩大反转。大股东精准抄底增持。现在花1亿多,未来股价暴涨,就是10亿多。那么这几年不用做生意,炒股就赚大发了。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商誉计提的套路中。这明显就是套路!只是苦的是散户。
因为看到这样的大幅亏损,小散是仓惶出逃啊。大股东趁机抄底。感觉这是很无底线的作法。真是不要脸啊!在今晚亏损20亿算是起步价。一家比一家厉害。闻到了未来前景的公司也纷纷在最后一天毫无底线大幅亏损。A股经历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停牌,现在又要迎来千股爆雷,简直是太不道德了。把小散手中的带血筹码全部吓出来,然后自己来抄底。多么好的套路。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恐慌,反正已经那样了。死拿着就是最好的办法。
“多看少动”应该成为当下投资的主旋律。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稳定的工作,都有自己吃饭的行当、事业,既然如此为何时时纠结于股市不愿意放手呢?我们进入股市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盈利,但是现实却是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亏损的,这已经偏离了我们的初衷。与其在亏损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如从现在开始保持警觉,适当远离“雷池”。
预亏超 10 亿的公司已经达到了 37 家之多, 合计亏损的额度已经超过 370 亿,很多小盘股的总市值才只有寥寥十几、二十亿,惨烈的现状可见一斑。随着春节过后公司年报的逐步披露,或许“爆雷”的公司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1)“不迷恋、不参与”是上策
大盘指数羸弱不堪,并不具备走牛的基础,现在又何必对于市场太过于迷恋呢?
与其大把的钞票在股市中亏损,不如新年中给家人添几件衣服、买几桌好菜来的实在呢,大家觉得呢?
(下图为上证指数 1 月 30 日的日线走势图)
这一天交易时间过去了 80%,成交量才区区 800 多亿,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是跌多涨少,个股走势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甚至不少股票又走上了“阴跌不止”的老路。这样的市场又哪有什么“赚钱效应”呢?
还不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今年就到此为止,安安稳稳过个快乐的新年,等待来年股市改革一锤定音,等待科创板实施细则的明确,综合市场的反应之后再考虑是否参与,这不是更加理智么?
目前大部分公司出现业绩爆雷的主要原因就是商誉减值这个问题!搞懂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商誉,商誉就是企业收购交易中购买价格超过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举个例子,A收购B花去三亿,而B就值一亿,多付的两亿就是商誉!而商誉减值就是在收购B的时候可能基于看中被收购公司前景,技术等原因超额收购,但是一旦这个被收购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发展不值当时收购价格。就是买卖做亏了的意思。
而这个时候商誉减值就会发生,直接表现就是一个上市公司季度报可能很好,但是年报时候利润为负,甚至低于预期情况!就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更可怕的是商誉减值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经济下行周期和熊市周期内,所以对于股价也是一个雪上加霜的打击!!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黑天鹅所带来的风险呢??
1、上市公司总体商誉金额占净资产比例不可过高,尽量控制在20%-30%以下;
2、近3年上市公司收购涉及金额不要过大,以及收购的行业如果不景气,也要适当谨慎。
3、个股前期1-2年内没有出现大涨,甚至目前的股价并不属于高位!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对于上市公司,如果出现了不好的迹象,基本上建议果断了结,要看到市场上虽然有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但是也有很多的好公司。未来市场即使是牛市,也是结构化的,也就是有些差的股票,会一直差下去,就好像港股也有很多仙股。
巴菲特那句依然奏效:如果你发现投资这家公司是个错误,你最好的办法是立刻纠正错误,巴菲特年年股东大会都在谈这些错误,投资就是在错误中总结,在失败中学会。
当然,可以想见有一种说法会让人很犹豫。比如有人说这是操控利润,将商誉或者坏消息堆积在2018年的年报,反正商誉这个东西,本来就应该是损失,摊销也好,减值准备也好,都是将资产做实,来年会更好。
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广泛性,阴谋论的观点,他们认为下跌,有可能也是陷阱,想要套取筹码。那么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他真有问题,那么一个亏损的业绩报告仅仅是个开始,那么你想得太美好,太犹豫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他没有业绩问题,而故意做低了利润,那么这种不客观的利润操纵行为,未来注定会对散户举起屠刀。所以,只要迹象上不存在翻身的可能性,如今市场上标的越来越多,尽可以弃之若敝履。
我们在财务分析的时候都要采用构陷的方法,也就是上市企业好像有问题,那么我就规避,也许这家公司完全是被冤枉的,但是作为投资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什么要看着他塌下来,然后寄希望有什么庄家来操纵操纵,跟着赚点差价?这岂不是很不现实。
所以,感觉不好,有造假,有操纵,行业竞争越来越不利,统统记录在案,未来绝不触碰。
摁到葫芦起来瓢,质押平仓危机刚化解,又出现了上市公司大面积爆雷事件。本人不小心也踩上一个,受盾安环境业绩亏损22.5亿影响,与其同一个大股东的江南化工也跟随大幅下跌。按理真与江南化工没关系,但市场就这样,打飞了一只鸟,惊走了一群。这说明弱市特征极度明显,容易放大任何利空消息。所以,2019年,朋友们小心了。没踩到雷的,当心踩到。
一是2019年将会出现大面积爆雷情况。这次爆雷,主要受商誉减提影响,上市公司实在是捂不住了,不得不减提,索性一古脑减提出来,以便下步轻装前进,只要不退市就有机会。现在预亏10亿元的公司,肯定不止37家,憋了这么多年,慢慢的都会憋不住。如果你手中持有曾经搞过兼并的上市公司,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几年国家经济形势不好,大部分搞过兼并的上市公司业绩都不达预期,爆雷可能性极大。不买就踩不到雷。
二是监管越来越严格了。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是监管一年比一年严格,这是好事。但反应就是,上市公司造假这么多年,在严格监管下,总有顶不住哪一天。哪家先顶不住了,哪家就爆雷。持有的投资者就会受损失,有的股票大机构也不会幸免。最好的办法是,去买业绩优良的大蓝筹吧,有国资背景的能好一些。
三是如果踩到了怎么办?爆雷事件发生的时间,我们普通的小散真无法知道,想提前规避风险也不可能。当知道的哪一天,股价一字跌停,想跑都来不及。如果跑不了了,哪就好好研究下这家公司吧,看看有没有回本的哪一天。如果是好公司,做下T+0交易,会有回来的哪一天。如果本来就是垃圾公司,认输吧,不管亏损多少都走吧。
总之说,2019年会有好多朋友踩到雷,除非现在就出来观望,或者减轻仓位,或者离开市场,否则的话踩到的概率很大,受损失也是肯定的。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希望能对朋友们有帮助,喜欢的请点赞支持,谢谢!
天雷滚滚!
A股的变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像这次比赛一样的爆亏,还是难得一见的,而且一个比一个狠,甚至有亏完前些年所有利润都不满足,把自己资产也亏完的。
散户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欲哭无泪,碰到一只黑天鹅就够惨了,现在又处处暴雷,昨天跌停60家,今天盘中跌停或者触及跌停的近百家!
如果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以前就具体讲过,一个是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尽量做超级大盘股,成交量非常大的那种,实在不行去搞银行股,即使赚不多,起码不会亏太多,然后打打新,运气好的话中一两个,就是白赚。
另一个办法是只做指数基金,只要你避开基金下折,跟着指数走,以现在的指数位置,将来过几年盈利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空仓,不要天天满仓干,要学会仓位控制,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最近4年都取得正收益,但我的交易时间非常短,一年里也就做几个月而已,大部分时间空仓休息,因为大趋势不允许重仓操作,对市场毫无畏惧之心,天天想着赚个大的,最终结果大部分是亏损。
很正常。
2018年A股预亏超10亿公司已达37家,这37家预亏企业,剔除那些ST股,大部分都是商誉减值。
这种集中“暴雷”,主要有三个原因构成。
首先是前两年大并购带来的。这几年,上市公司为了扩张市场,在内生增长陷入瓶颈之后,很多公司都期待通过外延并购来扩张企业规模。但这种外延并购,买来的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很多并购的项目都是过度包装的项目。另一方面,前几年因为资本狂炒,很多并购项目都是高溢价、高估值并购,但实际并购的企业,没有那么好的底子,这样商誉减值就成为必然。
第二个原因是,宏观经济略有疲软。也就是2018年经济增长势头没有以前那么强悍,这样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乏力,而并购的企业增长也没有预期的好,最终导致业绩大降。
最后,既然有人已经亏那么多,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就提前将自己的商誉减值,这样有难大家担,也不会让市场的目光聚焦一家,有助于企业减轻社会、市场的压力,也为未来的业绩好转奠定好的基础。因为商誉减值,本质上有多种操作手段,可以逐年计提,也可以一次性计提。现在“口不责众”,大家都亏这么多,但有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一次性减值,将风险提前暴露,然后可以轻装上阵,为将来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但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大家看得见的因素。核心还在于企业自身经营。不管是经济上升期,还是经济下行期,其实总有一些有些的、卓越的企业,脱颖而出,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核心在于个股选择。
因为不管哪个行业,以及产业,总有一些企业顺周期也好、逆周期也好,都能打破周期魔咒,按照自己的逻辑成长。
投资者核心在于个股选择,个股选对了,即使暂时股价下跌也没关系,趁低吸筹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大数据股票有哪些?
大数据股票包括但不限于:
汉得信息(300170):该公司设立了美国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的安装以及信息系统的集成。
大华股份(002236):该公司与阿里云计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视频监控行业的应用展开全面合作。
中威电子(300270):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数字视频光端机、VAR光平台、高清摄像机及智能交通产品等,技术涉及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方面,因此被市场列为“大数据”概念股票之一。
除此之外,佳华科技、中新赛克、中国长城、数据港、太极股份等也是大数据股票的代表。这些公司在大数据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1)东方国信
电信行业大数据龙头;三大运营商集团或主要省份公司的大数据集中平台独家提供商,并长期为运营商开发经营B软件,积累了丰富的运营商数据及数据运营经验;以电信行业大数据为出发点,并购数据挖掘类公司,向大数据应用方向多行业布局。
2)海量数据
公司作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与服务的提供商,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中心,搭建IT基础设施数据平台,提供相关的数据存储与安全、数据库与数据管理、云计算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南兴股份,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唐源电气,卓创资讯,广西广电,江苏有线,税友股份,思维列控,数据港,新炬网络,优刻得,开普云,博睿数据,观典防务,ST高升,东华软件,延华智能,拓维信息,真视通,网宿科技,海兰信,华平股份,易华录,飞利信
南凌科技,亚康股份,零点有数,歌华有线,返利科技,广电网络,龙宇燃油,华立股份,多伦科技,中科星图,ST中嘉,紫光股份,威创股份,*ST亚联,千方科技,荣联科技,博彦科技,万润科技,世纪鼎利,旗天科技,初灵信息,同有科技,安硕信息,浩丰科技,米奥会展,指南针,元道通信,ST瀚叶
什么是上市公司减商誉?高商誉是怎么形成的?减商誉对股民有何影响?
楼主您说的“减商誉”应该是指“商誉减值”。这在2018年年报,是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因为上市公司商誉总额在总资产中占比较种,相关部门从核算角度给出了新的核算要求和规定。于是2018年上市公司集体针对商誉进行减值,也就是2019年1月的“商誉集中爆雷”。
简单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商誉是一种“溢价收购”。比如,A公司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花了500万,但B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正式评估完,只有200万,那剩下的300万就是收购时多付的钱,在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合并时,通常就会体现为商誉,视同A公司的一项特殊资产。
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创造更多的盈利,所有商誉会随着合并后B公司新创造的现金流和利润,逐渐减少。在2018年,减少多少是通过减值测试来完成的。但因为减值测试是财务估计的艺术里,随机性很大的一个事项,审计事务所换一个测试方法,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所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商誉,很可能很多年都没有减值,一直挂在资产上,那就变成了一项虚增的资产,而实际可能并购带来的收益并不明显。这对投资者而言就可能是一种欺骗。
2018年新规,要求至少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且必须在季报、半年报、年报中披露与商誉有关的关键信息。也有建议将商誉减值调整为商誉摊销,强制每年进行摊销。这以后是否会被采纳还不好说。
整体来说,商誉让投资者评估一家公司的资产质量时,有了新的难度。A股传媒行业和医药行业是比较典型的商誉占比较高的。比如医药行业的乐普医疗和蓝帆医疗,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都因为过去的并购动作,形成了很大的金额。
(图片来自东方财富网站)
2019年商誉集中爆雷的时候,很多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的公司,都出现了股价急速下跌。
但是,我个人认为,从投资者角度,商誉是过去并购事件形成的后遗症,一直留在账面成为没有价值的资产才更有欺骗性;公司主动计提减值,反而是对股民更负责的一种做法。
比如传媒行业,是商业减值最明显的行业,也因此导致2018年年报业绩整体偏差 。但在减值后,2019年一季度,传媒行业的利润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也可以说是“轻装上阵”。
可能,投资者在看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时,更需要关注的并购事件,对公司的未来是怎样的影响。是盲目的进入新的行业,还是可以与公司现有优势形成合力,在未来有更好的增长。比如2018年长白山收购广药下的医药零售业务,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前者买来的是低毛利业务但扩大了销售渠道;后者并购了高毛利业务,但却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划不划算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商誉是上市公司并购所支付的对价与并购标的净资产值之间的差额。高商誉是并购标的高溢价的产物,溢价越高,所形成的商誉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2015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掀起并购大潮,在此背景下,并购标的待价而沽。而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购标的溢价数倍、十数倍的比比皆是。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账面商誉达到1.4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较2017年同期增长15.18%。巨额商誉犹如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某些上市公司引爆的商誉地雷,对其业绩往往会产生重大影响。
商誉减值一般出现在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时,这时上市公司往往会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商誉减值会吞噬上市公司的利润,某些商誉减值较高的上市公司,甚至会导致其业绩出现亏损。
由于商誉减值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及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对股民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商誉减值其实直接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动摇其对上市公司持股的信心。因此,上市公司在并购时,对于高溢价的并购,需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俗话说无收购不商誉,这就意味着商誉一定是来自于收购行为,商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是以资产的形式存在,但是商誉却并非是真实的货币资金,反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因为收购溢价所出现的,既然不是实际的资金,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个数字会被上市公司逐渐计提,直到没有,恰好,商誉是个最容易出现财务造假嫌疑的地方之一。
这里面存在一些套路,易论在实战分析专栏中写到过关于商誉的内容,这些套路让投资者困惑,为什么企业间的收购会出现商誉这么一个明明是虚拟的资产?
举一个例子来形容。
A公司准备收购B公司,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谈好了细节,定好了收购价,比方说10亿元,但是,A公司实际支付给B公司的资金为8亿元,这其中有2个亿就属于估值溢价,也就是说A公司名义上花了10亿元进行收购,但实际支付金额为8亿,体现在资产上,自然要以10个亿计算,多出来的2个亿溢价就会划到商誉里。
这2个亿是需要计提的,说难听一点,这就是不存在的资产,既然是不存在的资产,那么在未来的会计年度里,自然是需要抹除的,所以,就出现了计提商誉减值,一般分为全额计提、部分计提。
B公司的净资产为10亿,而总资产为18亿,你出10亿人家会卖吗?你就是出18亿别人也不见得会卖,因为B公司每年的净利润为1亿,那么按照23倍基础估值来算,B公司就值23亿,再来点溢价就成了25亿,于是你花了25亿收购了B公司,那么高于净资产10亿的部分,就是商誉了……
接下来说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威创2019年三季报中披露的消息来看,公司2019年度的净利润预计为7.9亿到1.58亿之间,但是1.31日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2019年净利润下修至-11亿到-14亿之间,这是怎么回事?
如下图所示,从其公告的数据来看,主要就是计提了12亿的商誉,那么商誉是如何出现的?
从2015年开始,威创通过收购北京红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色摇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可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进入到学前教育服务行业,到2019.12.31日,公司商誉总额为17.4亿元。
这就导致了这家上市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直接从盈利变成亏损,先不管是否存在内幕交易,但计提减值的确成了法律范围内的一项自主选择权……
2016年8月,美的收购库卡获得德国政府同意,2017年1月,收购完成,本次要约收购交割完成后,美的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MECCA International (BVI) Limited合计持有库卡集团37,605,732股股份,约占库卡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4.55%。
所谓的商誉,通俗易懂点来说,可以理解为一家企业的口碑、优秀的管理服务团队等无形的竞争优势,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只有当两个毫无瓜葛的企业之间,一方并购另一方,达到控制的时候,这个时候商誉的价值才能够定量核算。商誉的价值既不属于收购方、也不属于被收购方,所以只能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列报。
商誉的定量计算
商誉价值的计算公式为:为了达到控股支付的投资成本—所享受被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商誉价值过程需要在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我们来看刚公告不久的视觉中国2018年年报的“八、(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部分,以现金101,660,041.50元购买了500px,Inc公司100%的股权,收购日500px,Inc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6,715,174元,差额计入商誉84,944,867.50元
实质和形式上如何实现高商誉
从根本上来说,某项品牌或是管理团队的优势能给企业带来越多的经济利益,那么大包的商誉价值就越高,比如说阿里巴巴的品牌和团队估计肯定就要比京东平白和团队就要高出很多。
从定量核算上来说,基于一定的假设,估计出来的未来5年的经营收益金额越高、永续增长期的增长率越大、不能实现目标收益风险越小,选用的折现率越低等等手段,那么商誉价值就会越高。
商誉减值及其对股民的影响
商誉本无形,收购时点凭着感觉确定的金额(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收购完成后,确定商誉时各种内外因数的影响,导致经营目标无法实现,比如说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十几年前品牌优势巨大,现在呢,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十年前的那个时候根本无法预见会变成这样。一旦商誉发生减值,绝多数都是大额的减值,甚至需要减值到零。导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滑落到你超乎你想象的负数金额。比如说4月29日刚公布的浔兴股份业绩快报中,2017年度,净利润金额为1.19亿元;2018年由于收购的子公司“价之链”未能实现业绩承诺、商誉的价值发生大幅度减值,导致2018年经营净利润大幅度下滑,修正后净利润金额为-39.63亿元;这么大体量的减值最终都是要上市公司的股东来承担,所以股民手中持有的股票价值也是大幅度缩水,表现形式来看就是会导致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暴跌。
首先先说下什么是商誉?
商誉是伴随着上市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伴随收购整合而产生的必然产物。那么商誉是如何来的呢?
举例说明:假如某上市公司拟收购一家企业。 这家企业净资产2亿元,每年营收10亿元,每年净利润5000万元。
对这家企业估值:一般收购的公允价值计算为每年净利润的10倍估值,假设价值5亿元。如果你要收购这家企业,低于5亿元,一般这家企业是不会卖的。5亿元人家也不一定卖给你,必然要给出溢价,人家才会卖给你。 假设最终,上市公司以10亿元收购了这家企业。
那么商誉部分,就是收购价格高于公司净资产的部分,就是商誉。 这次收购的商誉是9亿元。
那么下面再解释下,什么是商誉减值?
商誉为什么会减值呢? 按照以前的会计准则,为了鼓励上市公司兼并收购,收购整合造成的商誉,只要收购的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不变,是不用计提商誉的,这样就不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
但如果收购的企业盈利下滑,是需要计提商誉损失的。如果这家公司承诺每年5000万利润,结果每年只有2000万利润,那么就需要计提商誉损失的。
去年更疯狂的时候,有些公司收购的资产,盈利只有原来承诺的10%,甚至是利润造假。
商誉减值对股民和股价有什么影响?
根据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征求意见,未来商誉可能恢复以前的逐年摊销政策。而很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影响未来的业绩,公司管理层趁着2018年经济低迷的时候,一次性摊销完毕,反正经济不景气,业绩差不是公司的原因。 这样未来才可以轻装上阵。
我是【玩转交易】,本人专注于股票交易思想 、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与交流探讨。
最近几日,股市突然飞出商誉减值的“黑天鹅” 事件,导致A股跌跌不休,甚至出现百股跌停的浪潮。
那“商誉减值”到底为何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专业角度来讲,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并购标的的定价与其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记入商誉。比如,A上市公司以5亿的价格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但B公司净资产只有1个亿,则4亿的溢价部分全部记入商誉。2015年与2016年,A股掀起并购重组浪潮,A股商誉部分出现急剧飙升。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A股市场累计形成1.45万亿的商誉,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那商誉为什么要减值呢?在上市公司收购时,被并购标的都会有未来3~5年的业绩承诺。如果没有达到承诺水平,则需要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即部分确认并购损失。如果并购标的没有业绩承诺,则每年年末上市公司自己也会对并购标的进行预测评估,达不到目标也会计提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在《企业会计准则8号文-资产减值》中做出明确指导,但2014~2017年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因此风险累计到了现在,到了不得不处理的时候了。
商誉减值对股民最大的影响,就是能够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巨额亏损,进一步引发股价的下跌。对于2017年已经发生亏损的公司,如果2018年再因为商誉减值而亏损,则必须要高度防范其被ST的风险。
商誉减值虽然短期内导致股价下跌,但长期来讲还是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的,就像身体长了肿瘤,越早摘除越安全。
最后,我要重点说明的是,有些市场风险的形成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祸根就是毫无底线的高价并购高价资产。为什么有些4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会出现70亿的亏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当年并购资产是不是定价合理?存不存在利益输送?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尽责?并购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投资者买单,但谁又对此事负责了呢?监管水平的履行尚任重而道远。
【对您的认真阅读表示衷心感谢,在成长路上希望有您相伴,欢迎关注】
关于商誉肯定有很多专业的回答和解释,我就谈一下自己最朴素的认识。
嗯,首先什么是商誉,用最直接的话说,商誉就是买一个东西买贵了,买贵的差价就是商誉。比如a上市公司去收购b公司的股权,b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是a上市公司认为这家公司未来能够挣大钱,他愿意出10个亿把这家公司买下来,那多的这九个亿就是商誉。
那啥又叫商誉的减值呢?不是a上市公司,每年都会对b公司的盈利和资产情况进行测算。要是发现b公司的盈利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出现了一些经营上不好的事情。那么从保守的角度看,就应该提前计提一些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里面的资产科目就体现为资产的减少。右边就对应着净资产的减少,那么结果就是负债率会上升。
最后,对股民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股民就是公司的股东,公司的净资产就是股东的。净资产都减少了,肯定是股东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也就是说股民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因此作为股民来说的话,不应该参与商誉比较多的公司的股票。因为这意味着公司很多的资产都买贵了。